有效的股权激励契约可确保高管和股东利益一致、缓解创新活动领域的代理问题。然而,当前研究多从整体激励的视角考察高管团队实施股权激励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忽略了从相对激励差距的视角关注股权激励异质性。以我国2020—2021年沪深两市A股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企业为样本,从股权激励异质性层面考察股权激励机制在创新效率方面的效用。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异质性与创新效率正相关;股权激励异质性会降低过度投资,从而提升企业创新效率;投资机会集正向调节股权激励异质性与创新效率的关系,且该作用在民企中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合理设计股权激励异质性机制以提升企业创新效率提供了理论指导。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绿色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经理人作为企业政策的实施者,探究经理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驱动力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从经理人背景的异质性视角出发,分析经理人任期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声誉机制的长期性和易损性特点在发挥中介效应时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任期越长的经理人越在意自己在经理人市场上的良好声誉。良好的声誉机制能够促使经理人着眼于长期而非短期利益,有助于抑制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从而更有效地推动绿色创新。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国有企业和西部地区的企业中,经理人任期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同时声誉机制的中介作用也在此类企业中表现突出。这一研究为我国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如何通过优化经理人任期管理和声誉机制建设来推动绿色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年来,同行业企业拥有相同股东的现象日益普遍,现有文献证明共有股东可以缓解其持股企业之间的竞争,促使一家企业将自身行为对其他企业造成的影响纳入决策考量。本文选取2008至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共有股东能显著增加同行业公司自愿性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专有成本较高、股票流动性较差的公司中,共有股东对自愿性社会责任披露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本文从同行业企业共同股东的角度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自愿性披露行为,补充了共同股东的经济后果及非财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客观要求商业银行要在内部治理建立一套长效的、激励与风险相容的薪酬机制,因此建立“绩效追索扣回”制度成为必然。然而,近年来商业银行向员工追索扣回绩效薪酬的事件时常引爆舆论,市场颇为疑虑绩效追索扣回是否代表了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激增”。本文通过分析舆情热度,综合对比分析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的一系列财务指标,排除了“绩效追索扣回”的风险激增假说,即该制度并不代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风险存在增大趋势。相反,银行推出“绩效追索扣回”后,其不良贷款率明显降低,员工的业绩薪酬敏感性升高,股价崩盘风险降低,说明“绩效追索扣回”是银行旨在完善薪酬制度、促进可持续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必然结果。
国有企业由于其经营目标和任务的特殊性,管理人员薪酬契约设置容易产生激励不足或激励扭曲的问题。如何完善高管激励机制一直是国企治理和改革关注的重点。本文以中央企业(以下简称“央企”)公开披露的高管薪酬数据为基础,分析央企高管薪酬福利的现实水平、组成结构及变化趋势,讨论优化国企高管薪酬契约、提升激励效能的方法途径。从央企高管薪酬的整体走势来看,平均薪酬水平稳中有升,但涨幅有限,薪酬构成也相对稳定。根据央企高管薪酬分配的现状,本文进一步提出,通过契约条款强化薪酬绩效关联性,创新长期激励要素合理配置薪酬组成结构,根据国企功能属性和定位差异化薪酬契约中的业绩目标和考核方式,有助于实现薪酬激励效果和组织绩效的整体提升。本文的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国有企业薪酬激励问题、改善薪酬契约、优化激励效能提供了客观的现实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思路。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对企业运营效率产生影响?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年至2020年的数据为例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并且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中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利用效率;这一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运营效率的提升在国有企业以及创新性较低的企业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政府大力发展数字化产业及企业运营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