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市值管理策略的优化研究——基于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多案例分析

姚方珏 余曦 余章婕 左永华 高晓红 案例 2025-06-03


一、引言

2022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要“鼓励中央企业探索将价值实现因素纳入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建立长效化、差异化考核机制,引导上市公司依法合规、科学合理推动市场价值实现”。该方案发布以来,监管机构与市场参与者围绕市值管理的内涵界定及多元化工具的有效应用等方面展开了持续探讨。2023年2月,中国证监会在对《关于强化证券精准监管保障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回复中明确将强化对“伪市值管理”的精准打击,倡导正确科学的市值管理。2024年1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将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2024年1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将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

医药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值管理实践较为欠缺,行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资本运作能力较差、市场沟通应对被动等共性问题,造成了医药行业整体市值表现分化严重、创新企业市值波动较大、传统企业市值长期被低估的现象。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医药多个细分行业的代表公司的实际市值管理进行案例分析,深度剖析医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底层逻辑、路径和工具,为医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行业良性发展,增强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力。

相比于以往研究,本文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本文有助于完善医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理论体系,通过化学制药、生物医药、中医药、CRO(合同研究组织)等多领域案例分析,探讨医药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制度,弥补当前研究偏重个案而缺乏行业整体探讨的不足。其次,本文针对医药行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研究科学的市值管理策略与方法,为上市公司提供实践指导。最后,本文通过分析市场对不同类型医药企业的估值偏好,为政府部门制定和调整医药行业市值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市场优胜劣汰和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摘自《管理会计研究》2025年第3期,购买纸质刊请点击本链接至微店购买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3.00 )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