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决策中的会计信息认知偏差

叶康涛,黄铮 观点 2021-05-26

一、引言

人类社会发明会计信息,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增进人际信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社会分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不再赘述。然而,不可忽视的另一个原因是人类认知能力有限,从而需要通过会计记录和核算的方式来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对于后者,学术研究相对较为稀少,但在实践中无人不意识到会计信息在国家、组织和个体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中试图讨论的却是,虽然会计信息在经济决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也不同程度存在着一定的会计信息误用问题。这种会计信息误用妨碍了人们基于会计信息做出最优的经济决策,甚至误导了资源配置结果。

 

二、会计信息认知偏差:若干实例

人们对于会计信息的认知偏差有着多种表现。此文无意穷举所有可能的会计信息认知偏差问题。这里仅举若干例子加以说明。

(一)锁定于若干简化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在股票投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投资者似乎锁定在若干简化的会计信息指标,而忽视了其他会计信息所传递的丰富内涵。例如,投资者主要关注净利润等指标,但对于净利润的构成关注不够,即投资者主要关注净利润的金额,但对其质量的关注不足。这导致投资者不能全面理解被投资公司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例如,Sloan(1996)发现净利润可以划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部分和应计利润部分,应计利润的持续性不如现金流的持续性高。但由于投资者不能正确理解应计利润和现金流在可持续性方面的差异,导致投资者高估了应计利润占比较高的公司的价值,而低估了现金流占比较高的公司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Richardson等(2005)进一步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应计项目根据可靠性进行分类,发现可靠性较低的应计项目盈余持续性更低,但是投资者并没有充分识别其中的差异,导致重大的证券错误定价。国内学者赵宇龙和王志台(1999)认为利润中的主营业务利润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业绩,而利润的其他组成部分更容易被操纵。为此,他们将主营业务利润定义为企业的“永久盈余”。然而,他们发现在预期盈利相同的情况下,市场对主营业务利润占比较高的股票并没有给予更高估值,说明投资者并不能从会计盈余中识别出“永久盈余”成分。

(二)锁定于位于显要位置的会计信息

投资者不仅关注过于狭隘的若干指标,而且主要关注放在显要位置的会计信息,而忽视了处于不太突出位置的信息,使得会计报表列报方式也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例如,Hand(1990)研究了市场对债股互换收益的反应,发现只有当该项收益被纳入净利润时,投资者才会对这类收益信息做出反应。Bartov和Mohanram(2014)发现,当提前清偿债务的损益在利润表线下项目中披露时,投资者对这些损益并不会做出反应,只有在SFAS第145号要求将此类损益移到利润表线上项目之后,市场才对这些损益做出了反应。类似地,中国在2007年采用了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的新会计准则,要求投资收益在利润表中从营业收入线下项目移至线上项目,Luo等(2018)发现,在此之后,企业会利用投资收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同时投资者对这些投资收益信息做出了过度反应,没能有效识别企业对投资收益信息的操纵行为。同样,SFAS第130号要求公司在主要财务报表中报告综合收益,Maines 和McDaniel(2000)和Lee(2006)发现企业更可能选择在不被投资者关注的所有者权益表中披露综合收益,而非在单独的综合收益表中披露综合收益,借以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三)混淆了会计真实与经济真实

理论上说,会计信息应该如实反映经济真实,但由于会计处理成本、经济真实的难以核实性等原因,会计系统往往选择简便的方法来记录经济活动。这导致了会计真实与经济真实的不一致性。例如,固定资产折旧,理论上说要根据每个时间段内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情况来确定,但由于确定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情况费时费力,且容易存在测量误差和成为企业操纵会计利润的工具,为此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按照既定的折旧计提政策(例如直线折旧法)来确定每个时间段内的折旧,而不管该项资产的真实损耗情况。这就导致了期末的资产实际折旧和会计折旧并不完全一致。然而,管理者在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错误地将会计真实等同于经济真实,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资产经济价值的减少是由实物使用引发的,而会计账面价值的减少是由时间的流逝引发的。如果管理者未能充分理解这一根本区别,管理者可能会将会计账面价值的降低与资产的实际损耗水平联系起来,赋予资产的会计账面价值不正确的含义,由此导致管理者的决策错误。

例如,与使用加速折旧法相比,使用直线折旧法会使得资产的账面价值在每个时间点的期末价值均更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使用直线折旧法提高了资产的期末价值,因为资产的期末价值只与其实际损耗情况有关,而与会计如何做账关系不大。然而,学术研究却发现,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会误导管理者做出错误决策。例如,与使用加速折旧法相比,使用直线折旧法会使得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更高,进而导致管理者在出售旧资产时高估这些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要价更高(Jackson等,2010)或推迟资产处置(Jackson等,2008)。Jackson等(2009)发现与使用直线折旧法的企业相比,使用加速折旧法的企业资本投资更多,这是因为采用加速折旧法会使得其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更低,从而企业更倾向于尽早替换这些(会计账面上看起来)低净值的资产。Rennekamp等(2015)研究发现当允许资产减值转回时,会使得管理者低估投资的未来损失,从而更可能加大投资规模。Seybert(2010)研究发现,相比于研发支出费用化,当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研发项目负责人更有可能过度投资于研发活动。

(四)惯性理解会计信息的经济含义

会计信息产生于会计核算程序。因此,当会计核算程序或会计政策发生变化的时候,会计信息的经济含义也将发生相应变化。然而,决策者由于惯性思维影响,当会计核算方法发生改变时,并不能及时更新对于这些会计信息的经济含义理解,依然沿用惯性思维来理解这些会计数据,从而导致决策偏误。例如,Jensen(1966)发现当存货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发生变化的时候,投资者并不能随着存货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对于企业存货和折旧信息的理解,机械地做出了反应。例如当存货账面价值变化仅仅是源于存货计价方法变化时,投资者却误以为企业存货的实际价值发生了变化,从而错误估计了企业价值。Dopuch和Ronen(1973)考察先入先出和后入先出的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化如何影响决策,以及Arunachalam和Beck(2002)考察直线折旧和加速折旧之间的折旧方法变化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三、会计信息认知偏差的原因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2.99 )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