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团公司对外披露和财务分析均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企业财务状况和债务挤兑应该更多是基于法律主体的议题。本文研讨的是以会计主体为主导的合并财务报表与甄别多元化经营集团的偿付能力和财务风险的相关性。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主体”的合并报表和基于“法律主体”的债务责任的差异,然后从合并范围、分析对象、分析方法和分析内容四个方面提出多元化经营集团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最后以复星国际在2022年的“债务风波”为例进行验证。本文提出,由于多元化经营集团内存在不同的法律主体,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集团财务状况、偿付能力、债务风险通常具有模糊性甚至误导性。对于集团财务风险的分析应该以母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等法律主体的财报为主,以合并财务报表信息为辅。
摘要:随着私募股权参与被投企业并购活动的案例逐年增加,研究私募股权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选取并购事件窗口期的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率作为短期并购绩效衡量指标,公司并购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长期并购绩效衡量指标,研究并购方私募股权具体特征对其并购绩效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随着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数量和股权比例的增加,短期并购绩效更好,拥有国有投资或高声誉的私募股权机构也可以显著增加被投企业的短期并购绩效,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私募股权的认证功能。然而,并购方私募股权支持与长期并购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随着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数量和股权比例的增加,长期并购绩效更差,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私募股权的逐名效应;但国有投资私募股权可以提升被投企业的长期并购绩效,而私募股权的外资投资或高声誉与长期并购绩效关系不显著。
【摘要】 全面预算管理的重心是需要做好预算编制工作。企业应制定正式的、合理的预算编制制度,明确战略目标和业务经营计划在预算编制中的牵引作用。本文首先阐明了基于企业预算编制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的新角色,强调业财融合视角,以显性制度的形式规范年度预算编制,接着结合案例A投资公司的年度预算编制制度要点,阐明了企业年度预算编制制度可分为基本制度与具体规范。说明了年度预算编制制度的设计,应突出预算基础、预算起点、预算目标、预算方法等方面对“经营计划”与“业务属性”的关注。
【摘要】股权激励是实现经理人与股东激励相容、缓解代理问题的重要工具,但鲜有文献关注股权激励本身的结果,缺乏对其终止现象的系统性思考。本文以光峰科技2019~2022年的系列股权激励计划为研究对象,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分析其2019年股权计划终止的原因,以及光峰科技的系列措施和后续股权激励的变化。研究发现:首先,股权激励的终止并非由于过高的激励成本和业绩目标,新冠疫情和教育政策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公司业绩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其次,股权激励终止后企业调整了后续的激励设计,体现为归属条件和激励力度的改变;最后,在股权激励“实施—执行—终止”期间,企业在良好的治理水平下稳定了团队并引进诸多高素质人才,在创新产出、社会责任方面也表现突出,即使股权激励计划终止也实现了股东财富的增加。本文的案例研究证明,在公司治理水平较好的前提下,股权激励计划的终止并不意味着必然失败,反而在执行期间达成了激励相容的既定目标,是维护股东价值的有力体现。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银保监会在2022年10月修订发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为依据,探讨了《新办法》的出台背景、制度特征、政策要点与主要变化。新办法的实施必将对财务公司未来发展生深远影响。本文围绕观念认知、职能定位、业务范围、风险监管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站在企业集团与财务公司的双重视角,分析性提出了应对制度变革的具体措施,以期推进我国财务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摘要】随着近年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加速,国内企业集团对共享服务中心的价值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共享服务中心如何转型并赋能企业发展,对提升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S保险集团共享中心为案例,对价值中心的内涵、转型发展的基本逻辑及关键举措进行研究,分析价值中心转型的内在机理,为推进共享服务中心转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