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企业在面对规模巨大的海外并购时,并购融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民营企业更是难上加难。本文以民营企业西王食品并购Kerr为主线,剖析西王食品海外并购融资方案的设计过程,分析此次并购中并购融资方式、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的关系和影响,试图评价其融资决策的合理性,希望为国内企业的跨境并购实践与融资方案设计提供启示。
[摘要]本文基于制造业企业面临的转型环境特征以及风险管理框架中的风险源评估要素,提出研发型制造业的风险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筛选关键指标,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研发型制造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发现,该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总资产净利润率、财务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等是预测研发型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指标。
摘要:财务共享自引入中国以来,经过近20年发展,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商业环境要求和本土企业管理特色的财务共享管理模式。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财务领域的深入应用,企业财务处理方式、财务管理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价值、构建和运营方式等正面临新一轮的变革和升级。本文通过对财务共享中心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未来“无人财务共享”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针对无人财务带来的共享中心变革以及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财务人员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本文运用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模型,以A集团为案例,探索国家使命导向下数字化转型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投资效率,有助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达成国家使命;(2)数字化转型通过推动组织结构的柔性变革,促进组织外部的纵向协作和组织内部的横向协作,作用于投资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升国有资本运行公司投资效率;(3)数字化转型通过影响参与者的参与主体、工作方式、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从而提升投资效率。本文从国家使命这一新视角切入,丰富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以及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亦为其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借鉴。
摘要:本文基于2023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探讨了《办法》的制度背景、理论逻辑与政策要点。《办法》的实施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准确评估信用风险,真实反映金融资产质量。本文进一步围绕管理实务、治理架构、资产减值、内部审计、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类型等方面,梳理并提出了商业银行落实《办法》的实践路径,以期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摘要:本文聚焦于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企业业绩评价财务指标的变革方向,认为现行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体系偏离了注册制下资本市场需求,我国企业需要对接注册制改革的制度要求,扬弃现行业绩评价体系,并从业绩评价重心需去盈利化指标、重科技创新指标、重市值指标、匹配特殊类型企业,以及“业绩评价的基础要从纵向比较、持续改进到横向对标、行业领先”等五个维度,提出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业绩评价财务指标变革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