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分类与信用风险管理

杨格、李佼 案例 2023-08-02

一、引言

信用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完善的风险分类制度是有效防控信用风险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由此可见,如何扩大金融活动的监管范围,防止风险的蔓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不仅对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的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且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实务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做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如果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过低,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国家的金融安全。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的科学性,将影响政府部门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金融风险的判断,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决策(吕劲松 等,2016)。从2020年末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建立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抓早抓小“治未病”。这就要求各商业银行更加全面地掌握金融资产质量状况,科学准确地进行金融资产分类。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和毕马威《2023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平稳增长,经过2020年和2021年的回调后,截至2022年末,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但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银行的不良贷款有所增长,资产质量下迁压力较大。截至2021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5万亿元,同比增加1455亿元;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2.84万亿元,同比增加1945亿元,增幅达7.36%。截至2022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2.98万亿元,同比增长4.8%。2022年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1.63%(见图1)。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我国已有125只信用债产品出现违约,违约总金额达1332.61亿元(杨子晖 等,2022)。由此可见,防范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是监管重点,完善的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标准对科学识别信贷风险,进而处置不良资产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摘自《管理会计研究》2023年第4期,购买期刊请移步MAS书店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2.99 )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