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问题开展专题研究。首先选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四家不同性质的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把银行永续债的融资成本与假定同等条件下发行的债权融资成本、股权融资成本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银行永续债融资成本整体低于股权融资,高于债券融资。继而对银行永续债发行后的融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发行前后财务报表变化,得出永续债是银行补充资本充足性的有力工具,对商业银行资本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指标都有改善作用的结论。最后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把银行永续债定价日作为事件日,进行市场反应研究。根据资本市场反应,得出投资者对不同类型银行发行永续债的反应趋势与反应强度不一致的结论,且市场对农村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反应更为积极,对股份制银行及国有商业银行反应较为平淡。
本文运用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模型,以A集团为案例,探索国家使命导向下数字化转型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投资效率,有助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达成国家使命;(2)数字化转型通过推动组织结构的柔性变革,促进组织外部的纵向协作和组织内部的横向协作,作用于投资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升国有资本运行公司投资效率;(3)数字化转型通过影响参与者的参与主体、工作方式、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从而提升投资效率。本文从国家使命这一新视角切入,丰富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以及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亦为其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借鉴。
摘要:本文聚焦于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企业业绩评价财务指标的变革方向,认为现行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体系偏离了注册制下资本市场需求,我国企业需要对接注册制改革的制度要求,扬弃现行业绩评价体系,并从业绩评价重心需去盈利化指标、重科技创新指标、重市值指标、匹配特殊类型企业,以及“业绩评价的基础要从纵向比较、持续改进到横向对标、行业领先”等五个维度,提出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业绩评价财务指标变革框架。
摘要:本文基于2023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探讨了《办法》的制度背景、理论逻辑与政策要点。《办法》的实施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准确评估信用风险,真实反映金融资产质量。本文进一步围绕管理实务、治理架构、资产减值、内部审计、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类型等方面,梳理并提出了商业银行落实《办法》的实践路径,以期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摘要】加强司库体系建设是提升中央企业资金管理精益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立足于中国有色集团典型案例,以平衡“六大关系”为设计逻辑,以资金集中和信息集中为重点,坚持“化繁为简、知行合一”理念,从目标定位、运营平台、总体架构、核心能力和建设路径出发,提出更加简便清晰、更具实操性的“12345”司库管理框架,助力中国有色集团重塑资金管理体系、加快建成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目标需要强化以价值创造为引领,在科学的战略导向下塑造比较竞争优势,进而不断提升其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和效果。在此背景下,COOEC公司将平衡计分卡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方法应用于公司核心能力塑造以及成本领先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形成了覆盖公司组织边界内全部业务领域的降本提质增效方法论及应用于管理实践的体系化工作成果。本文详细论述了COOEC公司的工作方法与良好实践,可以为不同行业或类型的企业在降本提质增效方面提供系统化的设计思路与解决方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