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股权激励是实现经理人与股东激励相容、缓解代理问题的重要工具,但鲜有文献关注股权激励本身的结果,缺乏对其终止现象的系统性思考。本文以光峰科技2019~2022年的系列股权激励计划为研究对象,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分析其2019年股权计划终止的原因,以及光峰科技的系列措施和后续股权激励的变化。研究发现:首先,股权激励的终止并非由于过高的激励成本和业绩目标,新冠疫情和教育政策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公司业绩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其次,股权激励终止后企业调整了后续的激励设计,体现为归属条件和激励力度的改变;最后,在股权激励“实施—执行—终止”期间,企业在良好的治理水平下稳定了团队并引进诸多高素质人才,在创新产出、社会责任方面也表现突出,即使股权激励计划终止也实现了股东财富的增加。本文的案例研究证明,在公司治理水平较好的前提下,股权激励计划的终止并不意味着必然失败,反而在执行期间达成了激励相容的既定目标,是维护股东价值的有力体现。
【摘要】员工持股计划具有缓解委托-代理问题、形成内部凝聚力降低离职率等积极作用。但也有很多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出现扭曲,成为少数内部人侵占外部小股东利益、巩固控股股东地位以及市值管理的工具。特别是近年来有较多企业实施“零元”员工持股计划,更是引起理论和实务界的争议。本文构思了一个“股票来源-激励比例-业绩考核目标”的分析框架,以吉祥航空为例分析这种低价员工持股计划的性质。面对客运需求锐减的挑战以及低成本航空市场份额扩大的机遇,吉祥航空积极推出“零成本”员工持股计划,希望利用分期解锁和业绩考核调动员工积极性。本案例探究吉祥航空推行该持股计划的逻辑和动机,剖析这种“零成本”员工持股计划对员工来说是激励还是福利。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银保监会在2022年10月修订发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为依据,探讨了《新办法》的出台背景、制度特征、政策要点与主要变化。新办法的实施必将对财务公司未来发展生深远影响。本文围绕观念认知、职能定位、业务范围、风险监管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站在企业集团与财务公司的双重视角,分析性提出了应对制度变革的具体措施,以期推进我国财务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摘要】随着近年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加速,国内企业集团对共享服务中心的价值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共享服务中心如何转型并赋能企业发展,对提升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S保险集团共享中心为案例,对价值中心的内涵、转型发展的基本逻辑及关键举措进行研究,分析价值中心转型的内在机理,为推进共享服务中心转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管理工具的预算管理也在发生巨大的变革。新的技术发展和管理诉求,客观上推动预算管理由“目标管理”向“业务赋能”转变、由“内容全面化”向“业务场景化”转变。目前“企业级”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已难以满足企业精细化管理、赋能业务发展等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业务实践经验出发引入场景化预测概念,研究阐述了场景化预测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定位、应用场景以及应用路径,以期为企业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供启发。
摘要:集团公司对外披露和财务分析均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企业财务状况和债务挤兑应该更多是基于法律主体的议题。本文研讨的是以会计主体为主导的合并财务报表与甄别多元化经营集团的偿付能力和财务风险的相关性。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主体”的合并报表和基于“法律主体”的债务责任的差异,然后从合并范围、分析对象、分析方法和分析内容四个方面提出多元化经营集团财务风险分析方法,最后以复星国际在2022年的“债务风波”为例进行验证。本文提出,由于多元化经营集团内存在不同的法律主体,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集团财务状况、偿付能力、债务风险通常具有模糊性甚至误导性。对于集团财务风险的分析应该以母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等法律主体的财报为主,以合并财务报表信息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