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会计电算化开始,到后来以ERP为代表的管理型软件的产生,再到财务云概念的出现,乃至当下的会计智能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信息技术进步对于会计的影响始终如影随形。在过去四十年,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到底经历了哪些阶段?不同技术对会计这一行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文章前半部分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会计信息化——回顾与展望(上)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摘要:本文重点对会计信息化发展40年的主要历程进行了梳理,尝试以改革开放40年为时间轴,从政策、知识和实践三个维度,按照主要历史事件的基本脉络和逻辑结构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进行评述。本文借鉴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多维度视角下广义会计信息化40年的发展历程,以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狭义)、会计智能化三个阶段为时间维度的划分,在政策维度的背景下,探讨了知识维度的人才体系、理论体系、信息技术,以及实践维度的市场、产品与应用,以期对促进和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最后结合我国会计信息化改革的历史和现状,展望未来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可能方向。
编者按:文章前半部分会计研究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兼论管理会计学者的任务(上)着重介绍了会计研究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那么,中国学者应该怎么做呢?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会计研究日益国际化,但这也带来了一个争议,即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问题。中国学者去国际期刊发文,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国际学术圈感兴趣的话题,但这些话题未必是当下中国最为重要的话题② ,即导致了相关性不足的问题。那么,中国学者为何要积极去国际期刊发文呢?这是因为有观点认为,国际期刊(特别是国际一流期刊)的研究质量要高于国内期刊,即存在“可靠性增强”收益③ 。所以,学术圈的期刊选择似乎面临着一个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矛盾问题④。就这两个问题,我想谈谈个人的几点观察。
薪酬差距激励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什么因素导致企业存在薪酬差距?薪酬差距又会对企业业绩和经营活动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基于激励委托代理理论、管理层权力理论、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等,对我国近年来有关薪酬差距的CSSCI来源期刊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分析薪酬差距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并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企业完善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
薪酬差距激励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什么因素导致企业存在薪酬差距?薪酬差距又会对企业业绩和经营活动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基于激励委托代理理论、管理层权力理论、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等,对我国近年来有关薪酬差距的CSSCI来源期刊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分析薪酬差距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并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企业完善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