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强大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政策层面,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布局近中远结合,为科技发展指明方向。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企业层面,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引擎。
2018年,当通威股份开始踏上以“支撑战略转型、引领业务变革、推动管理创新”为目标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历程时,“用数据驱动运营”就被列为转型之役的攻坚重点之一。效率太慢了!比如反映当月业务经营情况的管理报告,就算IT人员、财务人员连续加班,报告送到管理层手上时也至少是下月中旬之后,决策落地则往往还需要再加上最少半个月。过期的决策有什么用?过期的执行有什么用?这些问题一度困扰了通威管理层很长时间。
“企业(尤其是大型集团)特别需要建设一个数字化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用大数据赋能管理层,真正实现数据价值。”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刘莹日前在西安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在选择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时,需要多听、多看、多咨询,把行业经验和企业特点融合在一起。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预算管理的发展长河中,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是影响预算管理变革的重要因素。数据、算法、算力的发展,对预算的编制、执行与评估等带来极大影响,大大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
“两会”过后,全国上下一派大干快上的热烈气氛。宏观数据、政企动态似乎都在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回暖之中。
“预算”正式应用于企业管理是在20世纪初。初期定位于生产环节成本的控制,随着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预算管理从单纯的生产管控上升到战略承接,逐步显示其决策赋能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