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加快,电网公司发展已由过去注重发展速度与规模转入到了更为注重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新阶段。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针对企业人、财、物等核心资源实施科学有效的投入产出监测分析研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落实国网公司战略与规划指导公司经营发展,统筹协调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结构具有全局性深远影响。本文从国网公司的基层出发,以苏州县级供电公司为对象,重点研究了成本性支出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应用全要素生产率评价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苏州县级供电公司成本性支出的效率评价模型和预算分配模型,为公司经营诊断、运营监测投入产出评估提供了分析工具和决策支撑。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卫财务发〔2020〕27号),有关要点解读如下。
高值医用耗材管理是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重点领域。在医耗联动改革模式全面推广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切实做好高值医用耗材管理工作更为重要。本文通过结合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实践,对F医院高值医用耗材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通过对高值医用耗材进行采购、库存、使用环节的重点管理和围绕高值医用耗材全生命周期的内部控制与信息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构筑高值医用耗材智能库房,能够有效提高高值医用耗材成本控制能力和运营管理效率,为公立医院加强高值医用耗材管理提供了实践参考。
供应链成本管理是将成本管理的组织基础从单一企业扩展为多企业构成的供应链,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审视价值创造和成本行为。
中国企业对“成本企划”这一概念也许并不陌生,它是指在产品开发的初期阶段将成本和利润“造入”(设计)到产品中的活动。这种理念最早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是由日本丰田汽车首创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此后,这种方法开始逐渐向欧美、中国企业渗透。
变动成本法是指企业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仅将成产过程中消耗的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收益予以补偿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何为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企业预先定制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进而实施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经验管理会计研究主要探讨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各种MACS的前因变量、采用程度(或结构特征)与组织绩效间的关系。但是,许多MACS特征变量往往并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需要借助“构念(construct)”来描述和表征这些概念,同时通过操作化过程将其转化为可以直接测量的量表题项。根据Farh,CannellaandLee(2006)的研究,在中国情境下进行量表开发有四种取向,即直接翻译取向、修改调整取向、去情境化取向和情境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