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不容二虎:新潮能源双头董事会困局及其经济后果分析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加速,成为促进资源有效流动、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推动力。然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股票市场流通性逐渐增强,企业并购重组屡见不鲜,导致企业股权结构呈现由原来的集中结构向分散结构逐渐发展的趋势。股权分散诱发了企业控制权争夺,从而导致双头董事会现象频发。因此,研究双头董事会出现的原因及影响等问题至关重要。
双头董事会是由于企业未能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导致提案权、参会权、表决权权利配置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曾斌 等,2022),从而使企业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董事会,导致决策困难和治理混乱的局面。双头董事会本质上属于畸形的市场现象之一,属于公司治理中控制权争夺的特殊情形之一。
一方面,从理论上来说,正常的控制权之争能促进企业管理层与治理层积极履行义务,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吴国鼎,2021)。控制权争夺导致控制权转移会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绩效,改进公司治理,在宏观层面上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另一方面,控制权争夺可能降低公司治理效率,对企业经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夏宁 等(2016)研究发现,大股东激烈的冲突斗争会导致企业经营受到严重影响,最后多败俱伤。部分文献分析了控制权争夺的动因,发现主要有敌意并购(Jensen et al.,1983; Franks et al.,1990)、管理层帝国主义(徐细雄 等,2012)以及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郑志刚 等,2022)。
上述文献更多是基于大样本研究控制权争夺导致的普适性问题,很少关注控制权争夺导致的双头董事会等极端情形。事实上,双头董事会作为上市公司同一段时期内同时存在的两个独立的董事会,其产生的根源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以新潮能源控制权争夺事件为例,通过归纳典型行为模式和分析相关现象的成因,对双头董事会的形成原因及经济后果进行分析,从而为双头董事会的治理提供解决思路。
本文摘自《管理会计研究》2025年第5期,购买纸质刊请点击本链接至微店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