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评级分歧与企业绿色转型——基于内外部协同治理视角

张川 叶赐麟 聂洪迪 焦伟康 案例 2025-10-10

一、引言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微观主体,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其中制造业相较于其他行业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其转型成效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解学梅 等,2022)。企业绿色转型指企业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刘学敏 等,2015)。但绿色转型具有高成本投入、产出不确定和回报周期长等特征(龚建骄 等,2024;Zhou et al.,2022),部分企业难以自发进行转型,缺乏转型动力。因此,如何激发企业积极性,促进绿色转型,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非正式环境规制通过增强内生动力,成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胡洁 等,2023)。在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的非正式环境规制中,ESG评级扮演着外部软监管的角色,能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刘柏 等,2023)。但由于不同评级机构在评估标准、数据来源和评估方法上的差异,同一企业的ESG评级结果往往存在着分歧(Christensen et al.,2022)。这不仅会降低信息可信度、加剧信息不对称(Gibson et al.,2021),而且会抑制投资者积极性、增加外部资金获取难度(Chatterji et al.,2016)。那么,对于企业绿色转型,ESG评级分歧会带来何种影响,是形成约束阻力还是激励动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治理环境与企业绿色转型存在着密切联系(李维安 等,2019)。治理理论认为,企业治理由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组成(Walsh et al.,1990),二者共同影响企业战略决策和行为选择。绿色转型引起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企业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决策(龚建骄 等,2024)。有效的内外部协同治理能合理协调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使企业充分考虑各方因素,确保绿色转型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推动绿色转型。因此,在ESG评级分歧影响企业绿色转型的过程中,考虑企业内外部协同治理的作用很有必要。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2015—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彭博、富时罗素、华证、Wind、商道融绿以及盟浪六家ESG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从约束和激励两个角度分析ESG评级分歧与企业绿色转型的关系,以及内外部协同治理发挥的影响。本文边际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丰富企业绿色转型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分析ESG评级分歧在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理解企业绿色转型的多元驱动因素提供新的理论支撑。二是丰富ESG评级分歧经济后果的研究。与现有研究聚焦ESG评级分歧的负面影响不同,本文发现分歧具有正向激励效应,能增强企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三是构建企业内外部治理综合指标,克服单一指标衡量的局限,提升指标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本文摘自《管理会计研究》2025年第5期,购买纸质刊请点击本链接至微店购买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