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企分类管理的推进,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机制创新成为国有企业获得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国有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铁路运输企业G集团绩效管理实践为例,全面总结了G集团绩效管理体系现状,发现G集团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缺乏战略导向、未考虑社会绩效等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铁路运输企业战略绩效管理框架。该框架通过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纳入社会效益维度,以G集团多重目标的平衡为目标,对绩效管理进行优化,以促进G集团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本文的研究,将为提升大型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案例
投资者关系是上市公司重要的工作模块,是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双向沟通桥梁,对上市公司的市场形象维护、市值管理和战略落地有重要意义。投资者关系工作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是上市公司考核体系中的难点之一,受市场因素、行业因素和公司自身因素多重影响,需要综合考虑普适性和特殊性的平衡,确保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能够充分发挥激励功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简要回顾了投资者关系工作绩效评价的主流方法,根据绩效指标设计原则,以香港市场电力股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指出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工作绩效指标构建应遵循整体性、增值性、可测性、可控性、关联性五大原则。
案例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指基于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建立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称KPI)体系,将价值创造活动与战略规划目标有效联系,并据此进行绩效管理的方法。
方法
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从评价方法上看,平衡计分卡(BSC)是目前的主流方法。BSC是由美国学者卡普兰和诺顿于1992年提出的战略绩效评价工具,它将企业战略上的成功划分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通过具体指标从这四个维度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将企业的绩效与战略挂钩。
观点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进入关键时期,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两个有关“双百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指引成为热议的焦点。该文件从改善和加强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出发,着力建设企业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将会带来国企改革体制机制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维度,绩效目标的设定问题都是绩效管理的关键。
理论前沿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遭遇到某些不可控情况,导致预算任务完不成。此时,是否将不可控因素导致的损失在考核中予以剔除呢?
观点
业绩评价实践的历史很悠久。现代企业业绩评价的开端以杜邦公司的财务主管DolnasonBrown于1919年推出杜邦分析体系为标志。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能评价,你就无法管理。”由此可见,对企业的评价很重要。
观点
合理的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创造力,对公司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宝钢金属率先于2013年开始酝酿学习阿米巴模式参与绩效管理,经历实践检验取得显著成效。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