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财政部关于数据资产入表等相关规定基础上,概要介绍我国数据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两个案例,融合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知识要点,探索了细颗粒度视角下的数据资产闭环管理框架,剖析了数据资产识别、计量、核算与管理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谨慎识别、成本计量、精细核算和闭环管理的基本主张。本文的观点丰富了数据资产管理的理论,为数据资产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路径。
本文主要关注企业数智化如何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通过对联想集团数智化转型的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数智化转型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和价值创造的三个理论主张:集团通过数智化原生组织顺应稳态、敏态的业务管理需求,实现了战略转变;数智化供应链体系提升了生产经营全流程的效率;数智化营销平台提升了流量转化率和客户留存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智化转型下中国的企业战略规划与经营管理模式转型提供了新的实操启示。
越来越多的企业热衷于轻资产运营模式,本文以商业地产业中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珠海万达商管)开展单案例研究,剖析了该公司对外招股说明书等公开资料,结合相关理论文献,提出了商业物业类企业轻资产模式的基本框架,结合案例说明了委托运营管理和收益分成型租赁的轻资产运营模式的主要特征。本文认为不同行业或企业应该有差异化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而且轻资产模式还应该匹配管理体系的创新变革。本文研究发现案例企业的数智化管理,聚焦收入、成本、管理三个方面,主要在服务体验、客户画像、智能运营、数据分析规划等方面支撑企业轻资产运营模式,最终提高经营绩效与企业价值。这些结论既丰富了轻资产模式的理论逻辑和数智化支撑的管理方略,也为相关企业轻资产模式的个性化提供了实操性启示。
近几年,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关于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然而,现有研究更多关注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甚少研究关注数字化转型成功实现的原因与过程。本文以中国移动财务数智化体系建设为研究场景,基于吸收能力理论,研究了在中国情境下大型企业如何提升其吸收能力以促进财务数字化转型。研究发现,财务数智化体系的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新技术与新知识的应用,企业需要通过构建吸收能力以确保能够识别、同化、转化与应用新技术和新知识,从而促进财务数字化转型。此外,公司战略驱动能力、IT基础能力、财务系统能力以及基层组织数字化能力会影响组织对数字化相关知识的吸收能力,进而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开始与实现。
本研究聚焦于文本互动产品生存能力分析,以橙光阅读平台为例,尝试构建出一个包含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估体系,探究收入增长速度、用户留存度以及创作者性别等因素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作用。研究发现,高收入增长率可能增加生存风险,而高留存率和女性创作者的古风题材作品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强调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而且在实践上为创作者和平台提供优化产品和增强市场稳定性的工具。尽管存在局限,但研究为后续探索指明了方向,并将Cox比例风险模型引入商业领域,为数字阅读产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新视角。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那么,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对企业运营效率产生影响?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年至2020年的数据为例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并且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中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利用效率;这一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内生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运营效率的提升在国有企业以及创新性较低的企业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政府大力发展数字化产业及企业运营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财务数智化转型促进业财融合与管理会计创新,助力财务“管控、共享、赋能”三类职责有效落地,主要包含“纵横”双维的系统创新。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资产价值的估量显得日益重要。本文采取AHP(层次分析法)—收益法和实物期权模型对典型案例企业腾讯公司进行了数据资产估值研究,考虑了腾讯公司数据资产的当前价值和未来收益,评估结果符合企业价值发展趋势。从案例评估结果来看,其评估方法在现实中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与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