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吸收能力与财务数字化转型——基于中国移动的案例研究

陈静、 沈庆义 案例 2024-08-05

一、引言

近几年,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加快数字化发展,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务院、发改委、国资委等都发布了相关文件对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要求。数字化转型是产业与数字技术全面融合、提升效率的经济转型过程,正如Vial et al.(2019)研究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通过整合使用数字技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重要变革的过程。虽然国内相关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会对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模式、生产模式、用工模式等产生综合性影响(戚聿东 等,2020),并进一步影响企业的行为与绩效(袁淳 等,2021;赵宸宇 等,2021)以及资本市场(吴非 等,2021),但对于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大多以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跟“数字化转型”有关的文本分析来度量,尚没有研究深入分析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的。

由于财务工作对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质量要求较高,使得数字化以及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2021年12月,财政部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推进财务数字化转型,支撑会计职能拓展,扎实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2022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推动财务管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然而,《规划》和《意见》中并没有对如何推进会计的数字化转型进行详细规范,同时实践中不少企业对财务数字化转型有很多的误解,认为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只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技术的简单应用。从已有的研究来看,虽然有不少研究关注数字化转型及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但是上述研究要么阐述财务数智化的框架(付建华,2021),要么以某个单一财务管理系统(如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来表示财务数字化转型(杨宇华,2020),尚未有研究关注企业如何进行财务数字化转型。

本文以中国移动为案例研究对象,利用中国移动构建“十四五”期间财务数智化规划的过程,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情境下,大型企业如何提升其吸收能力以促进财务数字化转型。本文研究发现:首先,财务数智化体系的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新技术与新知识的应用,企业需要通过构建与提升吸收能力以确保能够识别、同化、转化与应用新技术与新知识,从而促进财务数字化转型;其次,公司战略驱动能力、IT基础能力、财务系统能力以及基层组织数字化能力,会影响组织对数字化知识的吸收能力,进而影响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开始与实现。


本文摘自《管理会计研究》2024那年第4期,购买纸质刊请点击本链接至微店购买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3.00 )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