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好“管理会计”这一课

韩向东 观点 2020-03-11

多年前,第一次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感慨之余不由感叹,原来历史竟可以如此解读!黄先生说,近代中国失败的原因无关道德和个人因素,而是技术上不能实现“数目字管理 ”。

当时,对黄先生的这句话,我理解有两层涵义。一方面,中国传统上往往以仪礼代替行政,以道德代替法律,这导致了中国人普遍缺乏规则意识和科学思维,习惯将问题概括化和抽象化,反映在经济社会,就表现为增加了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使其更加难以预测和计算;另一方面,中国历朝历代在制度和设计上均倾向于“概念先行”,缺乏统计技术和制度安排来对经济的各方面进行更细致、及时、客观和精确的把握。

多年后的今天,我在管理会 计行业已行走多年,再读黄先生此言,又生出了新一层的认知。

谈及管理,有人说这是一门艺术,有人说这是一门科学。我的看法是,管理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它由定性管理和量化管理共同构成。定性管理模糊化,体现的是管理的艺术性的一面,在企业中,如战略、文化、人力资源、营销策划等。量化管理精确化,体现的是管理的科学性的一面,和黄先生 说的“数目字管理”同义,在企业中,其实质也 就是管理会 计。中国企业缺乏量化管理,这一点,在现代企业发展进程中仍未改变。

改革开放 后,中国经 济和中国企业 3 0 年快 速发 期。依 和资源的巨大优 势,面对现代社会建设初期的“遍地黄金”,中国企业更像是游牧民族和机会主义者,哪里有“草”就去哪,总在寻找机会而不是耕耘机会。这导致中国企业普遍短视,过于追逐短期利润和规模的迅速扩张,缺乏对长期发展的运筹帷幄。折射到内部管理上,就是以定性管理为主题的粗放式管理占据主流,而以量化管理为主题的精益化管理探索较少。

我曾观察中国MBA教育的课程设置,对于战略、组织等定性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可谓丰富,而对于预算、绩效等量化管理类课程则设置较少,这不仅是因为国内普遍对量化管理不够重视,还因为这类课程对国内学者而言难度较大,专注研究者少,导致有能力授课者也较少。

一门科学只有在能够用数学方法表述时,它才是完美的。研究世界优秀企业的成长史,有一个规律早已被广泛证实:公司在规模较小,时常面对生存危机的威胁时,往往会较少采用量化管理;然而,一旦摆脱了生存危机,进入到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和保持持久竞争力的阶段后,对量化管理的重视和应用程度就会与日俱增。麦当劳、宝洁的CEO都曾将企业的成功秘诀归因于不断完善的量化管理系统。一言以蔽之,企业要实现基业长青,关键在量化管理。

中国很多企业在顺风顺水中历经多年发展,生存问题早已解决,现在面对的恰恰就是在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日增的形势下,如何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问题。中国企业唯有擎起量化管理这柄利剑,方能以科学应对模糊,以计量掌控未来。

精益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企业管理者必须把握的是:定性管理固然重要,但量化管理亦绝不可再被忽视。是时候补好“管理会计”这一课了!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