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回眸中国管理会计70年大事记
今年是我们祖国的七十华诞。在这一段辉煌的发展历程中,管理会计作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会计分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把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作为中国管理会计的起点,那么,我国管理会计迄今已走过了70年的悠长岁月。回顾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次管理会计的变革,始终都是由经济环境的每一次巨大变化所推动。
过去70年间,我国管理会计走过了五个阶段:
- 1949-1977年,单一的计划经济时代,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探索期;
- 1978-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责任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期;
- 1993-2008年,以市场为导向的计划、决策性管理会计体系发展期;
- 2009-2016年,金融危机后,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发展期;
- 2017年以后,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以“大、智、移、云、物”为主要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日渐深入,我国管理会计正在走向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智能管理会计发展期。
《管理会计研究》作为承载中国管理会计宏愿、记载中国管理会计如火如荼发展新时代的专业刊物,在建国七十周年大庆之际,我们以中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五个阶段为脉络,全面回顾和记录70 年来中国管理会计的变迁和发展进程,拥抱中国管理会计新时代。
1949—1977
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探索期
1951年
我国学习苏联的经济管理经验,开始实行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班组核算将核算、控制、分析、考核融为一体,可以说是我国责任会计的
1951年
《大众会计》创刊号发表汪慕恒先生撰写的《固定支出与变动支出》,这篇文章比较详细介绍了成本性态及其与利润关系,是我国学术界首个有文献记载的对成本性态及其与利润的研究。
1960年
6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的内容不断深化,责任会计实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班组核算的基础上,实现了资金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的办法。另外,大冶钢厂推行的“五好”小指标竞赛,体现了“平衡计分卡”的精髓,这是我国企业早期对业绩评价的应用的萌芽。
1978—1992
以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期
1980年
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会计学家杨纪琬、阎达五合作发表了题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的学术论文,首次提出了“会计管理”概念,视会计为一种管理活动。对中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80年国家经委发布《全面经济核算暂行条例》,以整顿企业的内部管理,同年,成立了中国成本研究会。
1984年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学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企业,并在全国推行18 种现代管理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经济责任制、决策技术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发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管理会计从局部方法的应用开始起步发展。《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对成本开支范围、成本核算、成本管理责任制、监督与制裁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
1986年
财政部发布《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对成本核算的任务与要求、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生产费用的汇集和分配、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产品销售成本、成本核算的组织等做出规定。
总体来说,上世纪80 年代末期,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应用达到了一个高潮,同时,西方的作业成本法开始引入中国,在制造业企业中获得应用。
1993—2008
以市场为导向的计划、决策性管理会计体系发展期
1993年
我国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两则”既对企业成本开支范围做出了新的规定。“两则”的发布,标志着企业从此开始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来构建企业的管理会计制度。
1996年
国务院发文向全国推广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模式,邯钢模式自1991 年开始全面推行,在实践中大获成功。
1996年
被誉为上世纪90 年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最为重要的发展之一的平衡计分卡开始引入中国,引起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999年
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意见》,要求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自此,我国监管层对企业管理会计制度建设的重点由成本管理转变为预算管理。
2001年—2002年
财政部相继下发《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及《关于企业试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企业应试行包括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
2003年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并于当年提出,将从2004 年起,对直接管理的189 户中央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此举拉开了国资委此后10 余年间循序渐进推动国企从实行财务预算到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系列举措的序幕。
2003年
《平衡计分卡中国战略实践》出版。同年,华润集团将平衡计分卡与原6S 集团管控体系联接,成功建立了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工具的集团新6S 管控体系,成就了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大型企业中的经典成功案例。
2004年
国内软件厂商纷纷发布集团财务管理软件或开展以集团财务管理为主题的活动,集团财务管理软件市场骤然升温,“集团财务”,“战略”、“统筹规划”、“全面控制”以及“预算”等词汇闪现率大增。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始向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管理会计的应用深化。
2006年
全球最大的管理会计组织——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进入中国,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际管理会计师组织。
2007年
新《企业财务通则》在我国上市公司率先实施。“通则”对成本费用控制做出了明确规范,并首次要求国有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的效果与效率。
2007年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应美国会计学会之邀参加其年会,并作了海尔管理会计创新的主题发言。这是我国企业首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来自中国的管理会计创新实践。
2008年
由北京元年诺亚舟、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主办的“首届管理会计信息化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是我国首个汇聚官、产、学、研、媒精英群体,共同关注和探索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与实践的专业论坛,论坛的设立和举办对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总体而言,在这一阶段,以财政部、国资委为主的企业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和办法,推动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获得了巨大突破,涌现出“邯钢模式”、 “海尔管理模式”等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创新经典案例。
2009—2016
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发展期
2010年
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要求在所有中央企业实施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央企负责人的业绩衡量指标。“办法”的发布标志着中央企业业绩考核从此进入EVA 时代。
2012年
国资委启动为期两年的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并提出要以投资决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管理信息化等13 个方面为重点,扎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实现中央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这是国家管理层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启动的最高规格的专项活动,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2012年
财政部起草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第一次在会计制度中尝试推行作业成本法。
2012年
大数据和云计算浪潮席卷至企业界和会计界,推动管理会计进入技术云时代。当年9月,元年软件首次提出“云报销”理念,并推出国内首款基于云计算的报销系统。此后,更多软件厂商瞄准云时代的商机,一时间,管理软件行业风起“云”涌。
2013年
财政部将管理会计列入今后会计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会计制度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2014年
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作为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开启了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
2015年
财政部发布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系列解读,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做出了规划与指导。其中在《发展管理会计咨询服务,推动会计服务转型升级》一文中指出,今后要将管理会计咨询服务纳入现代会计服务市场体系整体推进,大力支持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发展。
2015年
财政部网站开始刊发管理会计案例索引系列,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等领域的成功案例进行提炼和总结,为企业管理会计实践提供启发和参考。
2016年
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总结提炼了管理会计的目标、原则、要素等内容,以指导单位管理会计实践。
2016年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 (2016~2020年)规划》出炉。“十三五”规划明确将“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作为未来五年会计改革与发展工作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并提出3项具体措施以及相关组织保障部署。
2017年至今
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智能管理会计发展期
2017年
财政部正式发布《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这是继2016年《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发布后,我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的又一重大突破,将为各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提供有力指导。
2017年
《中国管理会计》创刊。
2017年
我国管理会计领航者元年科技宣布,与IBM中国有限公司签署软件授权许可协议,获得IBM Cognos软件在中国的源代码使用权。基于IBM Cognos全球领先的内存化多维数据库技术的支持,元年科技将全面升级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水平。同年,元年科技正式推出“智能财务战略”,并在国内首次完整提出和诠释了智能财务理念和落地路径——从最基础的RPA智能机器人,到业财税一体化的智能共享平台,再到支撑企业自动化预算、自动化分析的智能化管理平台。
2017年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ICAEW等联合发布了《大数据在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与启示》报告,报告提出中国企业正利用大数据实现商业模式转型与升级,促进决策模式转变与管理效率提升,加强风险控制与合规性要求,以数据驱动来塑造企业独特核心竞争力。数字经济时代,挖掘数据价值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具有丰富分析模型和算法的管理会计将大有可为。
2018年
《中国管理会计蓝皮书2014-2018》编撰工作启动,是首次对于中国自2014年全面推广管理会计以来各项工作进行的系统梳理。
2018年
《管理会计研究》创刊。
2018年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中国石油、元年科技、金蝶软件等企业,创立智能财务研究中心,重点关注智能财务理论体系的构建、智能财务共享平台的搭建、智能财务相关核心技术的追踪以及智能财务信息服务的助力协同等方向。
2019年
智能财务研究中心公布2019年度中心共立项重点科研课题11个,包括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研究、区块链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研究等热点课题。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开始,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管理会计在推动财务管理转型与变革、增强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70年沧桑巨变,70年硕果丰硕。未来,中国管理会计将继续紧随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脚步,继续发挥价值创造工具方法“百宝箱”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管理会计研究》将与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继续一路同行,成为企业向智能化转变、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者和见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