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与债务治理效应 ——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强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家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超40%,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在当前时代背景和政策引导下,数字化转型利用人工智能、区域链、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应用等技术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从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陈沛 等,2019;Pan et al,2022)。现有研究表明,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引入和使用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和增加技术创新产出,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白福萍 等,2022)。此外,加快数字化转型能够降低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从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袁淳 等,2021)。
目前,鲜有学者将“数字化转型—债务治理效应”联系起来。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杠杆率报告,2023年我国宏观杠杆率达到287.8%,全年上升13.5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8.4%,远超其他经济主体。有效缓解债务危机、降低金融风险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许晓芳,2022)。债务融资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重要渠道,是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余明桂 等,2008)。企业债务治理问题会带来更大的财务风险,情形严重会引起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导致企业进行破产清算。在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上,负债会产生代理冲突(李心合 等,2014)。债务具有收益和风险并存的两面性特征,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债务治理问题。现有研究表明,数字技术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补充,增加其附加价值来缓解债务融资相关问题(Sadeghi et al.,2018)。企业债务治理效应是影响企业资金供需的重大因素之一,很大程度上受到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此,本文尝试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债务治理效应有着怎样的影响?其影响机制是什么?不同类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债务治理效应的影响有何差异?
为了检验上述问题,本文以2013—202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债务治理效应的影响机制,本文可能的贡献如下:一是本文在研究视角上,将我国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化转型与债务治理效应联系起来,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并为企业债务融资水平的治理拓展新视角和新路径;二是本文在研究思路上,将信息透明度和融资约束两个维度作为新的机制路径,进而厘清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债务治理效应两者之间的关系;三是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基于产权性质、盈利能力和治理水平三个方面特征,研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债务治理效应的差异影响,为政府制定差异化政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实证证据。
本文摘自《管理会计研究》2025年第4期,购买纸质刊请点击本链接至微店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