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基于产融协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应用性研究 ——以AB电网公司为例
一、引言
“十四五”期间,国家出台电网投资界面延伸到用户建筑区划红线政策,电网企业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将保持高位。随着电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资金支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未来一段时期,电网建设资金缺口会进一步增加,如何解决巨大的资金缺口已成为电网企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现状而言,经过持续的、大规模项目建设,电网企业存量资产规模巨大,通过将企业资产打包进行证券化融资,不仅能盘活存量资产,而且能解决电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本文通过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应用性研究,梳理能够进行证券化资产,搭建资产证券化业务场景和实用案例,为资产证券化融资提供重要指引,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在电网公司落地,有利于解决电网企业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控制企业融资成本和杠杆水平,提高电网企业的融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二、电网企业资产证券化特点
电网企业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企业。一方面,其资产具有规模庞大、流动性较差、投资回收期较长等特点,企业投资成本主要通过售电逐年回收,资产变现能力不强;另一方面,电网企业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和电网投资新的政策,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大、自有资金不足的矛盾和融资规模大、融资方式单一的问题更加突出,需要拓展新的融资方式。与其他行业相比,电网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起步虽晚但后发优势较强。在电网企业中,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借款和发行企业债券,比重超过90%,采用融资租赁等其他方式融资不超过10%。在实务工作中,电网企业采取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的单位很少,即使个别单位开展了资产证券化业务,也存在产品种类少、规模小的问题。但与该业务开展较早的行业相比,电网企业又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可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快速设计出一系列资产证券化产品,满足企业融资方式灵活、成本低的需求。
二是可证券化资产规模大且创造现金能力强。通常情况下,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随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延长,从AB电网公司公布的固定资产目录和国家输变电成本监审要求来看,投资回收期最长的是输电线路及设备,最长达到了20年,且不能随意出售变现;受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国家“双碳”战略实施影响,电网企业售电量仍将维持较快增长,企业资产创造的现金流稳定,且能够比较准确预测,符合资产证券化条件的资产或资产权利规模较大,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先天优势,可迅速将企业资产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三是利用资产证券化融资更符合现实要求。“十四五”期间,AB电网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700亿元,由于企业现金流充沛但盈利能力不足,项目建设资金通过自有资金解决的比例不会超过50%,剩余资金需要对外融资解决,势必推高企业资产负债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央企资产负债率划定红线,超过红线将受到严格考核,而基于能独立产生现金流的资产权利或资产进行融资,不仅不会提高企业资产负债率,而且通过将未来现金流提前变现,可以盘活一些低抵押价值、高现金流的资产,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效益效率。AB电网公司利用充沛的现金流,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本文由《管理会计研究》23年第2期刊登,全文出刊后发布,购买纸刊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