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径到案例,一文说透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MAS 新技术 2022-11-30

日前,工信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增强企业转型能力、提升转型供给水平、加大转型政策支持三大方面提出共14条措施。其中,在企业层面《指南》明确提出要开展数字化评估、推进管理数字化、开展业务数字化、融入数字化生态和优化数字化实践。


那么,对中小企业自身而言,数字化转型到底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把握机遇、按照什么样的路径推进数字化转型呢?MAS在本文中结合《指南》,给出了中小企业转型的可行步骤,并整理了两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真实案例以供借鉴。


01重申:为什么必须要转型?


相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业务相对简单,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因此,一些人认为,对中小企业而言,转型的需求似乎没有那么迫切,转型的基础也不够扎实。


然而,在当前形势下,事实或许恰恰相反。


与大型企业往往希望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重塑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不同,中小企业面临更多的是生存和成长的问题,要想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业务问题,比如说获客的问题、风险的问题、成本控制的问题,都需要数字化解决方案。因此,在这个维度上看,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也更迫切。


尤其是已经持续三年的疫情,对以中小企业居多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很大冲击,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主动探索数字化的经营模式,面向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平台服务也获得了更多市场应用机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推行网上办公、视频会议、远程协作和数字化管理,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提升企业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在后疫情时代提升抗风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实现效益增长的新机会。加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能使中小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赋能下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还能让中小企业紧跟数字经济时代大势,不断将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推陈出新,为企业经营注入新动力。同时,需要直面的客观现实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政策、资金、技术、生态和人才等难点。为此,需要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痛点,把准脉搏、开对药方、精准施策。


自疫情发生后的2020年开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样引起了政府的极大关注。为此,工信部牵头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性支持。除了前述《指南》之外,工信部先后于2020年3月引发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2年8月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2022年8月28日到9月28日主持各地举办“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节”活动。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加速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而且为中小企业科学高效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指引。


02三大难点让转型步步维艰


不过,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数字化有其独特的难点。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在于它很复杂,中小型企业则在于它不稳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管理基础、管理模式还没有稳定,从而影响其数字化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的结合,很难将一个标准的模式套用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调整应用模式。总体而言,中小企业转型面临着以下困难:


一是管理层数字化转型意识保守。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往往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思路,甚至组织体系运作方式,同时还意味着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到数字化系统建设。尤其是工业数字化转型,探索设备数字化—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的发展路径都需要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具有战略性思维,并且对数字化转型的效果有充分的了解和信心。管理层数字化意识和观念相对保守往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


二是外部供应服务商要求高。现在国内提供工业信息平台服务企业数量多,但缺乏具备整体综合解决方案和全领域覆盖能力的行业龙头。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制定总体规划,将数字化规划贯穿始终,涉及技术驱动,业务转型、商业模式转型,还要求数字化软件兼顾灵活性、弹性,同时又要避免成本被推高。所以,要求供应商相对快速、低成本地给出面向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只有把中小企业的业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结合得更好,才能够真正帮助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三是人才缺乏。数字化人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直接参与者,他们通常会主导或参与数字化基础架构或应用的设计、开发、维护和运营以满足业务需求,团队构成以技术人员或项目人员为主。如果说管理层数字化意识和观念相对落后是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不敢转”的原因,数字化人才的缺乏则是中小企业“不会转”的原因。在人才结构性短缺的大背景下,只靠从外部引进数字化人才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需要逐步着手自身数字化人才发展体系的构建。中小企业本身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相对大企业更不完善,更加需要外部平台和政府的相关支持与辅助。


03 三条革新路径指引转型


《指南》的第二部分“增强企业转型能力”,从开展数字化评估、推进管理数字化、开展业务数字化、融入数字化生态、优化数字化实践等五个方面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行动路径,旨在充分激发中小企业自身转型动能,按照“评估-规划-实施-优化”的逻辑闭环,科学高效开展数字化转型。MAS认为:对中小企业而言,要令这一逻辑闭环能够顺利落地,关键之处在于在三大领域开展“革新”,分别是开展理念革新、系统革新和管理革新。


(一)理念革新

1.从“技术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打通企业数据链,引导数据在企业生产全过程、业务全环节、流程全周期流通共享,以数据流带动技术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以数据驱动经营管理决策,从而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模式变革。过去,中小企业较多用技术思维推动数字化,人为决策的本质未变,决策者作为个人的局限性无法避免;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数字化时代高频次动态决策的需求;


同时,仍旧打不破企业业务流程环节多、决策链条长、信息不对称等传统决策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完全体现当下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数据上升为新生产要素理念的加持下,中小企业应更加重视自身数据资源的汇聚,加强数据管理能力建设,以数据应用创新推动业务创新变革。


2.从营销、管理等环节向全流程深度渗透

中小企业量多面广,涉及批发零售、制造、商业服务、农林牧渔、酒店餐饮等诸多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千企多面”。从现有经验来看,在消费互联网的带动和疫情隔离机制倒逼下,从营销服务和经营管理等环节入手,推动相关业务系统向云平台迁移,采购云化服务,先易后难地推进转型,最终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可能是中小企业可操作性强、可复制性程度高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


3.从外部生态融入向内部改造逐步过渡

如前文所述,大部分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也缺乏充分的数字平台或数字业务运营经验,在采购体系化的数字化方案、建设数字化平台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资金成本约束。相比而言,中小企业更容易加入基于平台、以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为主体的“虚拟产业集群”,实行协同转型。

随着本次《指南》的发布,通过在政策促进下逐步融入数字化生态,中小企业在信息对接、效益提升、能力建设等方面可以获得更充分经验,进而再由外向内推进企业自身内部的数字化建设。 


(二)系统革新:借力上“云”夯实底座

数字化转型的底座是数据化,数据化使中小企业能够突破企业的边界,而中小企业数据化最合适的途径就是上“云”。事实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复工复产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中小型企业用云、用平台进一步活跃起来,很大程度上加速提升企业对云服务,特别是SaaS服务的接受度和认可度。IDC咨询的基于调研预测,到2025年,将有四分之一的中小企业会将50%以上的核心业务转移到云上,以提高业务的敏捷性和未来的弹性。


目前来看,中小企业上“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借力:


一是借力云服务商,根据企业上云的不同阶段,中小企业需要云服务商以及第三方机构从咨询、规划、评估、建设落地、供需平台、软件工具、行业解决方案以及运维运营等环节,帮助其实现不同阶段的能力建设和工具软件选型,逐步提高信息化的,保障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顺利推进。


二是借力政策引导,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沟通,完成基础设施上云的企业可结合行业特色和业务属性,加快应用SaaS服务,从资源上云阶段稳步进入应用上云阶段。


三是借力评估机构,从资源采购规模和利用率、业务效率提升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企业上云上平台后效果进行评估,促进企业上云积极性,增强企业用云信心。


本次《指南》提出要开展数字化评估和优化数字化实践,不仅要结合最新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等标准规范,通过与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第三方评估咨询机构等开展合作,推动评估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有效确保数字化转型投入产出比;同时还要开展转型成效评估,提升转型策略与发展现状的适应性。


(三)管理革新:融入场景赋能业务

理论上,数字化转型更倾向是一种对企业内部管理要素的数字化改造,最终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目的。因此,数字化转型往往从管理入手。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重塑企业业务的全流程管理,可以为数字化技术赋能业务打下基础。以管理创新赋能业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1.计划管理:智能计划排产

中小企业在计划管理中往往面临订单周期长,环节多,销售订单、生产任务单、采购订单进度不一致,订单进度无法实时准确反映生产进度等问题。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可以通过智能计划排产使生产需求和排产进度清晰可见,未完成的排产任务进行提醒。排产简单,产品/模具/设备自动关联,完成时间自动计算,维修保养设备智能提醒。订单进度自动更新。真正做到可监控、可视化、有保障。

2.生产管理:全程透明化

在以往的制造业中小企业中,存在大量人工统计数据,生产信息滞后甚至编造、丢失。缺失生产任务单的系统管理,无法精确梳理生产周期,从而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可以追踪产品从接单到发货全流程的信息,实行订单的执行、任务、工单、报工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规范化生产作业,防呆防错,减少生产等待时间。业务管理员可以通过可视化看板、数据报表进一步指导生产改进。

3.工艺管理:标准化工艺

标准化是企业实现规模生产的前提。对于很多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而言,传统依赖工艺老师傅的工艺形式存在很大风险,一旦关键技术人员离岗,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都会受到很大冲击。利用数字化转型,或者从一开始就采取数字化管理的模式,中小企业可以实现工艺标准化管理,将工序与工艺路线关联产品,并灵活配置。

4.质量管理:实时记录可追溯

以往中小企业在质量管理上大多都要经历从不规范到规范,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也要付出代价,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这一代价会让中小企业更加“肉疼”。在数字化条件下下,中小企业可以对工厂来料检验、生产检验、成品检验等全面质量管理,实时动态采集生产过程中人、机、料等相关质量数据,通过系统自动记录汇总,快速准确定位源头,事前预防,降低损失。

5.设备管理:覆盖全部设备

许多制造业中小企业受到设备运维成本高困扰,工厂的设备无法实施监控,查看设备状态需要去生产现场,设备异常需要人工通知和记录。在数字化改造下,中小企业通过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可以让设备维修人员随时查看设备状态,维护保养状态,及时得到设备故障推送消息,管理维修过程,极大提高设备完好率与开动率,提升工厂设备生产能力。管理层也能实时掌控车间设备的整体数据情况,及时调整平衡,高效决策。《指南》提出要推进管理数字化,通过财务、办公、人力资源等管理环节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和优化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同时,开展业务数字化,使用SaaS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云化制造执行系统、高级计划与排程、应用仓库管理、订单管理、运输管理等工具,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等业务环节数字化。我们可以看到,《指南》中业务数字化的开展,大多也是依靠数字化的管理工具推进,通过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拓展业务范围、创新盈利模式。
04两个可借鉴的案例以下将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名单》中选取两家公司做具体分析:

(一)江西爱瑞达:“上云”智能工厂


1.案例简介

江西爱瑞达电瓷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爱瑞达”)大力推进企业上云项目建设,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关键技术,使公司智能化、产业化、科学化运行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资金占用率明显下降。

2.具体举措

2016年1月,公司成立信息化推进实施小组,以公司董事长为组长,制定信息化实施规划、目标责任和时间节点要求,为公司信息化及企业上云的推进实施奠定良好基础。2019年1月项目前期工作准备至2020年7月项目验收,建成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管理系统四套,且全部上云,主要包括:①企业(行政)管理系统;②网络系统;③远程电子监控系统;④财务、储存、物资、管理软件系统。在企业上云的硬件建设和投入中,同时建立覆盖全公司的计算机局域网,创立公司自有网站,设立计算机中心。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办公自动化OA上云。公司在云平台上部署工作环境,对所有计算和存储资源实现云化管理,为用户分配账号、设置权限,实现通过瘦终端、手机、PAD等接入云桌面,保障企业内部信息不泄露,提升企业办公安全性。


二是企业资源计划ERP上云。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江西爱瑞达通过云端部署ERP系统,用户终端设备访问云端系统获得ERP应用服务。


三是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上云。通过上云,将MES系统采集数据上传到云端。数字化车间应用工业软件开发平台主要由基础层工业控制软件、控制层工业控制软件、执行层业务管理软件、管理层业务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产品改型设计及仿真软件等六部分组成,通过企业云盘等形式,将企业文件存储和备份业务上云,实现分权分域管理和一定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并提高核心数据安全系数和审计能力。


3.工作成效

江西爱瑞达为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推进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依托国家公共数据通讯网,建立技术标准统一,功能齐全,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市场、员工与员工之间互通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引入先进科研、商务、管理软件系统及其它配套设施;在生产、市场营销、进出口和物资供应过程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通过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借助网络技术和因特网,实现商务信息的传输与共享,探索和发展电瓷加工工业电子商务。为企业技术开发提供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及销售额度,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资源共享,减员增效,在流水线员工人数减少,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二是企业信息化程度提高,不良品率降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三是物耗及能耗明显降低,提高环保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四是设备故障率降低,生产线使用率提高,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五是实现科学管理,管理效率明显提升,提高企业创新创造能力。


(二)中煌节能电器:数字化技术支撑下的管理创新

1.案例简介

河南中煌节能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节能加热电器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推广和服务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十三五”期间,中煌节能大力开展“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数据共享、流程再造、管理创新,推出“无增容系统”“碳纤维电地暖系统”“中煌云控系统”“中煌ERP系统”系列平台,通过供暖系统和智能化计算机控制系统结合应用,提供智能的一体化供暖解决方案,数字化能力明显提升。


2.具体举措

该公司管理决策层依据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理解,从2016年起投入大量资金,以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提供一体化供暖供冷服务为目标,通过搭建“中煌云控系统”、“中煌ERP系统”等平台,构建产品从需求、规划、设计、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用处置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化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上线中煌云控平台,为政府清洁供暖提供智能数据支持。为助力煤改电散煤清零行动,2019年,中煌云控平台上线。碳纤维电暖器+大数据检测平台+手机APP煤改电系统适用于全国各地政府的“煤改电”工程,WEB管理层级分明,监控全面无死角,数据可视易分析,三大组合高效运作,为政府清洁供暖提供智能数据支持。


中煌ERP系统投入使用,加速内部管理业务协同。为加速内部管理信息融通,中煌ERP系统投入使用,为中煌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新动能。ERP系统主要围绕采购、仓库、财务、生产、业务等环节数据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推动公司内部及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将“数字化”改革成果派上了大用场。


3.工作成效

客户满意度提升。通过建设中煌云控系统,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采集、分析每一台电暖器的地域、使用情况、以及特殊化定制数据,为客户提供合理的使用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各种不同的需求,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创造服务价值,进而提升了客户满意度,提高了产品复购率。企业使用服务平台后,服务效率提高了50%,复购率提升了20%,有效促进了企业业务良性发展,深受客户认可和好评。


降本增效明显。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5%,渠道库存下降35%,产品品质指标提升10%。中煌ERP系统投入使用后的收益是潜移默化的,累计为企业降本增效超过2000万元。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