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中台的企业赋能体系构建 ——以通威股份为例

周勇,秦长城 ,余红燕 新技术 2019-12-11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资产,正得到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以数据驱动管理创新成为众多企业数字化转型时的一个重要目标。通威股份以数据中台体系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赋能体系,实现了数据分析的敏捷化、自动化和场景化应用,起到了推动管理创新、引领业务发展、支撑战略落地的重要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通威股份的数字化历程,详细阐述了通威股份以数据中台体系为核心的企业赋能体系的构建路径和具体特征,以期为国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逐渐下行,以及企业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许多企业陷入收入增长放缓、利润空间逐步缩小的局面,企业所面临的日益上升的人力资源成本、资金成本、环境成本、税费支出等,对企业形成更大的市场约束。在此背景下,加强企业内部挖潜、提高企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成了中国企业的一种普遍选择。数据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精细化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受到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逐渐由流程驱动进入数据驱动的时代。

从本质上看,数据应用的核心是效率和决策。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以数据驱动为基础的信息化架构,必须具备对公司经营变化和业务创新的快速响应能力,进而让企业变得更灵活、更敏捷、更智能,决策更科学。数据中台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企业精细化管理对IT系统所提出的上述诉求。

中台概念来源于阿里。其产生的核心思想是共享复用。中台概念与前台和后台相对应。前台是面向客户的市场、销售和服务部门或系统,后台是技术支持、研发、财务、人力资源、内部审计等二线支撑部门或系统。中台则是指介于前台和后台之间的一个综合能力平台,可以有效地连接前后台,具备对于前台业务变化及创新的快速响应能力。中台的提出和落地,将企业信息化架构由不同平台下分散的烟囱式系统集群变革为部署在同一平台下基于服务的应用系统集群。

数据中台是中台的核心平台之一。简而言之,其机制是将传统数据仓库扩展到企业级所有数据的更大领域,对这些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建模、数据服务,并提供给前端开展不同维度的数据应用。正是基于上述特点,企业服务中台化,成为众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核心方向。

本文所述的案例企业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通威股份)在此方面进行了极具创新性的尝试。以数据中台为核心,通威股份搭建了完整的数据赋能体系,实现了敏捷化、自动化、实时化、场景化的数据应用,IT系统真正起到了支撑战略落地、推动管理创新、引领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数据赋能企业发展这一价值得到了充分彰显。

 

二、案例分析

(一)通威股份简介

通威股份是一家集农业+新能源双主业发展的大型科技型上市公司。随着近些年的快速发展,目前通威股份已经拥有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170余家分、子公司,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是全球主要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我国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特别是在水产饲料方面,全国市场占有率目前已超过20%

(二)通威股份信息化历程

如图1所示,通威信息化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信息化1.0阶段(1998—2005年),彼时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一些简单的财务软件开始逐渐出现,并在中国企业中逐渐被应用,通威也不例外。在通威信息化1.0阶段,主要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主。2005—2013年为通威的信息化2.0阶段,彼时,随着通威股份上市,业务逐渐向全国拓展,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分子公司数量逐渐增加,此时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公司不同层级之间跨地域协同、对业务运营进行支撑成了最大的问题。这也是这一时期通威股份信息化建设所要着重解决的工作。2013年开始,通威开始了信息化3.0建设。此阶段主要是为通威股份新能源+农业双产业协同发展的企业新战略提供IT手段及信息支撑,使IT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undefined

在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上,通威股份的两大主业农业新能源产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业,旗下分子公司众多。这也使得通威股份在管理模式上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具有典型的集团企业管控模式特征;二是公司以生产为核心,具有典型的制造业特点。在这种背景下,通威股份信息化3.0建设不仅要考虑集团的纵向管控要求,而且要兼顾制造业横向协同的管理特点。基于此,通威股份信息化3.0建设提出三项核心诉求:一是灵活适应、快速复制,即系统能快速适应业务模式、管理模式的变化,可以随着组织的裂变快速复制、快速部署;二是横向协同、纵向管控,即各个产业、供应链业务与数据可协同集成,决策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第一线情况,有效控制风险;三是有效集成、全面支撑,即数据在一个平台里面有效共享、集中部署,并实现对业务形态的全面支撑,涵盖饲料、食品、新能源三大主要业务板块的信息化需求。

2018年年底,通威股份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近几年,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快速崛起,并向企业逐渐渗透。对通威股份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来说,在这一轮数字化浪潮中,如何跟上时代步伐,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支撑业务拓展、促进管理创新,成了IT部门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另一方面,从企业内部来讲,通威股份迅速倍增的业务规模、经营范围的快速扩张、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通威股份的信息化架构和IT运营模式所存在的瓶颈日益凸显。快速变化的市场形势对IT部门的响应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数字化转型成了不得不为之举。

基于这样的思路和方向,通威股份把数字化转型的方向进行了重新规划,制定了面向未来的新的IT战略,并对IT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义。一是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卓越运营,即通威股份作为一家传统的制造企业,要通过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组织运营的效率,优化运营成本,从而使通威股份具有领先于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优势;二是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企业内部员工和用户带来极致体验,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通威股份的服务体验,使得通威股份和客户的合作更加便捷,提升用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三是构建未来发展生态,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生态协同,使得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更加紧密。支撑战略转型、引领业务变革、推动管理创新,是此次数字化转型的新使命。

(三)以数据中台为核心的赋能体系的构建

客观来看,通威股份数次信息化转型升级,其核心是要契合公司的战略转型,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的效率、细节和速度问题。效率决定效益,细节决定成败,速度决定生死。这是通威股份多年来反复强调的一个核心理念和原则。毫无疑问,这一理念和原则对通威股份IT部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通威股份来讲,要想提高效率,做到管理的精细化,提升IT部门对业务变化的响应速度,就必须建立一套能实现敏捷、实时、智能、场景化数据应用的数据赋能体系。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通威股份基于数据中台的企业数据赋能体系目前已经基本成熟。

通威股份数据赋能体系的构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数字化

通威股份很早之前就基本取消了所有的纸质报告。特别是通过信息化3.0的建设,通威股份数据系统化率得到大幅提升。目前,通威股份IT系统基本覆盖了所有的业务和数据:如企业资源的信息数据(客户、产品、员工等静态数据)、企业资源活动的记录数据(销售订单、考勤记录等动态数据)、企业经营活动所接触外部资源的记录数据(供应商原料、客户等静态数据)、企业观测到相关资源活动的记录数据(供应商交易数据、经销商销量等动态数据)、企业主动采集或者采购的外部数据(竞品、行业协会等静态和动态数据)、外部开放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源(政府部门、上市公司等静态和动态数据)等。

2.标准化

对通威股份而言,数据的标准化主要包含两个层面。

其一,是底层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即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和业务标准化体系,如产品分类和管理标准、物料及其物料属性和管理、配方管理、折扣管理规则等,都要分别有统一的标准,采购到付款流程、销售到收款流程、制造到交付等相关财务和业务流程要进一步梳理并实现规范化。

其二,建立一套统一的管理报告体系。建立统一管理报告体系的核心是要解决管理标准的问题。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职能定位以及公司管理水平的差异,公司不同层级间所关注的指标往往是不一致的,管理层和业务部门,二者评价公司业务和运营往往具有不同的维度。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围绕业务价值重新构建指标体系,将各体系关键专业指标按管理视角归纳汇总形成面向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结果、运营能力及专项分析指标,如将业务角度的一些专业指标,如销量增长率、考核利润增长率,转化为管理维度的经营结果指标,采购部门的消耗价差指标、生产部门的产能利用率转化为管理维度的运营能力指标。还有一些重点项目或重点工作指标,比如某年可能特别关注生产成本改善这一指标。此指标就会被特别纳入进来进行专项分析。

此外,在数据的解读方式上,所有的数字指标都不是单一的绝对数,而是动态的、多元的,这样更方便管理层进行决策。如经营结果指标包含增长率、完成率、变动趋势等,运营能力指标强调对比和对标,关注改善趋势等。专项工作同样突出强调进展、改善趋势。系统会根据具体的标准,使用不同的色调对相关指标进行预警,以引起公司管理者的关注。

在信息化3.0阶段,通威股份通过BI及数据仓库实施,数据治理流程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完善。

3.服务化

客观来看,在完成数据治理后,企业要想快速提升IT部门对业务变化的响应能力,实现数据场景化应用,就需要由数据整合进一步向数据中台演进,实现数据的服务化。数据中台的搭建,能推动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应用。在数据中台上,经加工整理后的有用数据将直接输出到具体业务场景的应用端,帮助企业解决业务问题。

 通威股份的数据中台体系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计算、数据服务、数据应用几个层次(见图2)。如上文所提及,在数据采集层和数据计算层,数据仓库等技术的应用,主要意在对数据进行治理,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在传统的信息化架构下,企业的IT体系由一系列套装软件系统构成,比如ERP系统、CRM系统、SRM系统、HR系统等。每一个系统都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表单管理、流程管理、报表管理等。这些系统彼此独立,大量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重复、凌乱地散落于企业的各类信息系统平台中,形成了大量数据孤岛。多年来积累的数据缺乏标准的体系梳理,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机制,数据结构混乱,数据质量低下。在数据中台体系下,首先会将存在于企业ERPSRMFSSCBPMHR等系统中的分散、凌乱、标准不统一的数据收集,通过应用ETL技术、内存计算等新技术,对数据进行抽取、清洗和转换,通过实时的分类、整理、加工,使其成为清晰有序、有条理、有脉络的有用信息,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并经过数据集市/加速,进行数据建模,以此形成服务化的数据应用。undefined

数据应用层主要聚焦于对数据的应用和展现,数据模型可以共享到这个层级中并实现复用,帮助企业展开主题分析,赋能企业业务、赋能产业链发展。企业可将数据融入企业具体的业务经营场景中,基于丰富的数据模型开展场景化应用,如产销协同分析、投资分析、销售分析、采购分析等。从本质上来看,场景化分析是通过从数据采集和计算层级中实时接入的有用数据,基于丰富的业务模型开展数据应用。不是所有的业务场景都需要场景化分析。企业可基于对业务场景的深刻理解和对业务痛点的清晰洞察,选择一个或多个场景开展场景化分析,并随着业务的开展随时调整或拓展场景化分析的领域。

例如,对于通威股份这样的企业而言,原材料成本在成本结构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对通威股份的利润带来很大程度影响。因此对原材料行情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对业务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根据行情预测市场行为的场景中,通威股份市场销售部门能根据数据中台所提供的主要原材料价格行情的涨跌预测以及原材料库存量的分析,及时采取对应的市场策略。如在原材料行情成本上涨而原材料库存量大时,市场销售部门即可通过上调产品价格保持合理利润,也可以比竞品更大的价格优势拓展市场,提升销量。

数据展现则主要聚焦于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数据分析应用的结果,如管理驾驶舱、数据大屏、移动APP等,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调整合适的展现方式,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如在数据驾驶舱界面,企业管理层可即时掌握销量、收入、利润及人效等相关指标,并能通过考核、经营或财务等多种角度,监控和分析企业经营的健康状况。同时,运用目标管理、对标分析及设计思维等方法,简化数据可视化展示,让经营决策更高效。

为了提高对数据的应用水平,通威股份基于具体的业务场景和角色,强化了部分角色的数据化应用。例如,在移动销售应用中的数据应用场景中,对总经理、市场部经理、业务代表等营销人员而言,他们不仅可以实时了解公司具体某项产品的销售进度,对市场营运进行洞察,而且可以了解销售人员自身销售指标的完成率和增长率、自己在公司内部的绩效排名等(见图3、图4)。undefined

undefined除上述标准化、场景化的业务形态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些离散型的数据应用场景,需要系统提供某个离散型信息辅助决策。例如,员工或者管理层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或许想知道,哪种类型产品今年销量最好、哪位业务员今年业绩最好?在传统模式下,要回答这些问题往往需要查询大量报告或报表,来获取相关数据或结果。为了提升对此类信息的利用效率,提高用户对数据获取的便捷性,通威股份依托数据中台进行了创新性的应用。如员工想要获取某类信息时,可以利用语音或者文字交互,采用类搜索引擎的方式向系统进行提问,系统理解问题并在后台数据库中探索数据,随后以适当的形式呈现给用户。通威股份移动端数据问答界面展示如图5所示。undefined

通威股份数据中台体系还可以实现对产业链赋能。对通威股份上游供应商,通过开放API,如原料、合同、发票及电子签名等,打通企业间异构系统的数据,并通过数据的自动化流转,提升供应链效率,实现供应商协同;对于下游客户,通威股份通过移动应用打通与客户线上的连接,实时提供订单、物流、信用及行情价格等信息,为客户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客户交易数据和信用数据通过数据中台共享给第三方信贷机构,降低了客户信贷难度,支撑了供应链金融服务。

总的来看,通过几轮信息化的建设,通威股份已构建了一个功能丰富的数据赋能体系,实现了数据分析的敏捷化、自动化、行动化以及所有场景的数据化。分层级来看,当前无论是公司的高级管理层,还是公司各业务条线的业务体系部门,抑或每个职能体系相关的分析部门人员,乃至最底层的操作人员,基本都实现了相关数据的实时、自动供给。借助数据中台体系,每个业务线的总部部门,每位业务部门的管理者,都可动态、实时获取业务实施的相关进度和信息,如采购数据、库存消耗数据、产品价格情况等。从管理者角度来看,通过管理驾驶舱或实时滚动大屏或移动APP等,公司管理层每天早上便可以实时获取公司的经营结果和关键的KPI指标,如利润收入、配销差以及投入产出数据、经营指标增长率、预算完成率等指标,实现对所有下属分子公司经营状况的掌控,并可对分析脉络进行定义、向上追踪钻探,对问题进行挖掘分析,最终推动执行的落地。

三、思考与启示

纵观通威股份基于数据中台的企业赋能体系的构建历程,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几点启示。

(一)数据应用的核心关键是要解决效率和决策问题

提升效率和支撑决策是数据价值的核心体现。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如果数据只是一种展现,而没有进入到企业决策过程,数据就没有任何价值。如果数据的应用不能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不能在管理过程中帮助企业进行业务纠偏、分析、控制,数据同样是没有价值的。企业对数据应用的核心,是要快速响应业务和组织的变化,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辅助企业做出决策。这要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引入全新的思维,进行数据应用的创新。如在系统能力方面,语音、文字交互,搜索引擎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大大提高用户对数据的利用效率;在展现方面,数据驾驶舱、数据大屏、移动APP等方式的灵活应用,可大大节省管理人员的解读难度,提高数据应用的便捷性,提升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企业对数据的应用应和企业业务场景相融合

在传统模式下,企业管理层在对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时,往往更多地依靠人力遵循一定的路径对数据进行浏览和探索,通过数据间的对比来寻找数据异常以发现经营和管理中的问题并形成结论或者决策。一者,上述企业所能分析的数据,大多数来源于各种报告或者会计报表中的财务数据,往往与实际业务相脱节。二者,这种分析更多地立足于过去,分析数据的滞后极大影响了分析的价值,尤其是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现在和未来,这种脱离于业务实际的数据应用往往吃力而不讨好。如果企业能够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将数据应用融入实际的业务场景之中,实时监控业务的开展情况,获取相关业务场景的重要分析信息,在业务发生偏离时及时提出预警并进行纠偏,这样会更有助于组织取得更好的经营绩效。

(三)企业的信息化构建必须和企业的战略发展相契合

固然,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应用模式,为企业在信息系统功能实现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明白,企业信息化构建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大干快上有时反而会得不偿失。企业应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公司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有规划地逐步实施和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着眼于公司长期发展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设计应尽量遵循系统集成原则、数据共享原则、灵活复制和扩展原则等,以降低系统随着战略、业务变化而进行系统改造时的成本。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