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预见财会的未来

王益华 大咖说 2019-08-08

在新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大潮涌动的当下,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放眼未来,我们的财会专业将呈现怎样的发展?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知未来。通读我国历史就会发现:世界“财务与会计”源于中国。

“财务”两个字来自周易的泰卦。“地天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财者,裁也,裁道成务,彰往察来,转识成智。所以“财者,为国之命,万事之本”。财务的工作内容与易理“数、象、理”三要素相通,以数取象、以象析理、以理财道,从形势分析趋势,从趋势思考大势,在判断“三势”中权衡收益与风险、均衡成果与结构、平衡规模与速度,从而成就天下事业。

“会计”的历史内涵非常丰富。“会计”源自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史记· 夏本纪》中记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意思是:“禹在江南召集诸侯,进行功绩考核的时候去世了,于是就葬在当地,把此地命名为‘会稽山’。‘会稽’,也就是‘会计’。”长期以来,有许多人误以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但从会计的起源中可以得知,会计从本源上是“会合考核”的意思,是稽核,是评价,而不是计量。后来,我国春秋时期的儒家先贤孔子的那句“会计,当而已矣”同样影响深远。这里的“当”,也侧重于强调会计的“应当”和“恰当”。

无论是“财务”还是“会计”,从根源上都是以数字为基础,反映数字背后的逻辑和本质,而并非仅仅是对数据的记录。因此,财务与会计的核心思想是管理会计的思想。

基于以上认知,结合当前财务与会计发展现状,我有以下两点思考:

第一,发展财会事业,应多“向内求”,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答案。

我国早在夏商时期就已诞生了财务与会计,甚至萌芽了管理会计思想,这是领先于西方国家许久的。然而,由于我们对传统智慧中早已蕴含的会计本质视而不见,导致在“财务是什么”、“会计是什么”、“管理会计从何而起”等问题上长期受西方中心论思想影响,失去了财务与会计发展的先机和方向。以管理会计为例,主流观点一直认为其源自西方国家,是20世纪初企业为配合泰罗科学管理的应用才逐渐获得萌芽和发展的。然而,从上述史书中可以看到,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会计”诞生之日,就已形成了早期管理会计的思想。

第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西方工具方法应基于中国和企业实际进行改良性应用。

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西方财会更注重对工具方法的创造和应用,而中国文化中更注重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挖掘和揭示。为推动财会事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的财会思想和工作方法。多年来我们也的确从西方引入了许多财会工具和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并非百试百灵。相反,形同鸡肋、水土不服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根本原因,都是缺乏对这些工具方法的本土改良性应用。抛弃“中学”这一本体去追逐“西学”之用,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因此,在借鉴和引入西方工具方法时应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基于深度思考判断该方法是否适合中国企业实际,找到其与经济环境、管理文化和企业市场环境、应用环境等的契合点,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良和应用。

说回财务与会计的未来。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管理会计带来了绝佳的发展契机。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有力碰撞下,我们或许可以期待:财务与会计终将以全新的面貌回归其在几千年前诞生时的初心。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