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管理会计推广应用助力智能制造有效落地

何年初 大咖说 2021-03-05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阵地。信息通信业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国家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打造形成数字经济时代下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任何产品的技术创新都绕不开成本,任何软件系统开发都绕不开财务。管理会计是对接智能绿色制造、衔接研发生产与管理服务的先进工具,是制造业和互联网有效深度融合的纽带和催化剂。管理会计信息化旨在解决生产数据的精准性、即时性和个性化的问题,支撑预测分析、风险防控和管理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生产改进、成本控制等措施。深入推广应用管理会计,有助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是智能制造、优质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

一、管理会计与智能制造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和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十分关键。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智能制造工程确定了两个目标,即到2020年,要使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25%;而到2025年,则要使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

实现项目运营成本降低,需要应用全面预算、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绩效评价等管理会计工具,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第一是经济预测(资源的可得性、经济性、相对持久性,销售的细分市场、消费偏好、替代性、销量结构等);第二是本量利盈亏平衡点分析(判断是否产有所值、利有所得);第三是智能化及研发设计路线(是否符合极简主义和经济原则,是否符合以需定产的定制化、订单式生产要求,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是否确保功能、质量和成本最优化匹配);第四是生产运营管理(生产工艺、管理流程、物流营销等环节的智能化、集成化与成本最低化平衡);第五是终端使用环节(消费、投诉及回收处理相关成本,以及对环境资源的影响问题)。

实现行业成本降低,需要应用管理会计,以及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的“大信息”自动化集成,减少人为操纵和信息孤岛,降低数据生产和交易成本。从土地、矿山、油田等生产起点,到机器大生产,再到产业链、产销链大整合,所有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通过云平台管理,最终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共享。从理论上讲,这也能使资源配置、经济核算、收入分配、数据统计、税金计征、财政预算等自动完成,实时支撑决策、服务管理,大部分数据无须呈报,按需自取,形成数据生态。

二、智能制造对管理会计提出的新课题

智能制造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从而实现智能管控。这就需要协同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和全面“营改增”改革等,创新全产业链、全要素经济信息生成管理模式,为智能制造营造良好的供需数据环境。这不仅对管理会计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新的课题。

一是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支持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智能制造(包括柔性制造、精益制造、增材制造、优质制造等)、3D打印、个性化定制等,借助于“互联网+”和新经济模式,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管理控制”和“信息支持”系统的功能作用。智能制造对管理会计应用的首要要求就是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深化技财融合、业财融合,实时精准管控单品成本、优化产品供给。例如,探索构建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成本管理平台,精准对接上下游供需信息,加快产业链企业间资金周转和信用体系建设。

就当前而言,推进管理会计应用,只有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支撑,才能倍增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未来的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必将是信息化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是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生命周期自设计环节到制造环节、服务环节,其成本包括设计成本、计划成本、外包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企业在推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必须将成本管理向前延伸到设计环节,向后延展至服务环节,构建起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再到服务的产品全周期成本管理体系。这就要求企业从生产系统的角度开展管理会计工作,跳出内部成本分析的范畴,更多关注企业外部、产业链上的问题,做好绿色制造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和管控,着眼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等全周期资源环境耗费最低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绿色精益制造能力,大幅度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

三是建立全产业链面向柔性定制的成本定价模型。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需要发展服务型制造,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加强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就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鼓励互联网等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

从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随着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模式的不断涌现,企业需要进行柔性化生产线设计和改造,建立全产业链面向柔性定制的成本定价模型,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

个性化、定制化制造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的一次性和不可复制性。由于每一批次的生产流程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对企业的成本定价和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企业需要借助面向柔性定制的成本定价模型,在产品设计的同时准确测算成本,据此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价,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即时、准确地核算、管控产品成本。

四是改进质量成本管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新形势下,需要打造创新驱动、智能发展、质量成本和绿色制造四个新优势。可见,质量成本是影响中国制造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交互融合,不断催生协同创新、智能生产、个性定制等新模式,为质量设计、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等提供了新工具和新手段。同时,随着我国居民中高端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市场需求加快向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演进,催生了大量新的产品质量和服务需求。只有紧紧把握产业变革带来的质量提升机遇,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我国才有望实现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跨越式发展。 

高质量不等于高成本。推进智能制造,就需要加强质量成本管理,以相对低的成本获得相对高的质量,从而构建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从质量品牌战略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围绕“三品”战略,即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来加强质量成本和品牌成本管理,加大企业和行业质量成本投入,开展质量成本标准和大数据分析研究,主动适应新业态变革,实现质量、功能、成本、有效需求的全流程最优化匹配,促进质量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五是加快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指出,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手段。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全面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等模型、技术、流程的统称。企业对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往往是对管理会计多项工具方法的综合应用。同时,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往往是决定管理会计工具方法能否落地应用的关键要素。

智能、绿色、精益的制造模式,大大提升了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云平台,以及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集聚内部“小数据”与互联网“大数据”,实现对结构复杂、数量巨大的多维度财务和业务数据的处理。配套加快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推动多项先进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企业的融合和发展,可以为柔性制造、增材制造、个性化定制、生产性服务、服务型制造,以及“三品”(品种、品质、品牌)建设等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提供决策和管控手段;可以使各类成本价格更透明,减少交易成本、广告公关、渠道营销等耗费;可以为平衡供给侧需求侧结构提供物优价廉产品,推进中高端制造,优化产业链等夯实管理基础。

三、结语

没有业务与财务的衔接融合,就没有真正的两化融合;没有成本比较优势的先进制造,就不是真正的先进制造。德国“工业4.0 ”直接将人、设备与产品实时连通,工厂接受用户的订单直接备料生产,整体成本(人工、物料、管理成本)比过去降低近40%。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美国、德国等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充分、数据不完整,制约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也影响了现代公司治理和产业链治理水平。只有不断提升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深入推广应用管理会计,才能使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的发展主要由中介组织和专业人士推动,如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等。而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主要由政府部门推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推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方面肩负着重大使命。国务院《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明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引导企业推进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管理等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健全工作机制,做好水平评估和运行监测工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低成本、模块化工业互联网设备和系统的应用,提升社会制造资源配置效率。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指导优势,围绕“两个强国建设”总体目标和对管理会计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全产业链面向柔性定制的成本定价模型,改进质量成本管理,加快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在这些方面统筹引导、推广示范,全面推进和深化工业和信息通信业领域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促进制造业、互联网有效融合,切实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