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赋能与价值创造的成本工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基于A公司的案例研究
一、引言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与国防现代化需求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发展承载着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防安全水平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组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批示中,强调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加速自主研发与制造生产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而且是对提升国家武器装备经费使用效益的深切期望。在此背景下,构建并实施一套高效的成本工程体系,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保障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当前,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面临着成本经济性方面的显著挑战。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转变,科技消耗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装备的数量、速度与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航空发动机因其复杂的结构、漫长的研发周期及高昂的成本,成为制约其成本经济性提升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实施成本工程,通过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等手段,有效降低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与生产成本,成为解决成本经济性短板、提升装备效能与成本效益比的必由之路。
A公司作为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的核心单位,其经济运行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对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然而,A公司目前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历史包袱沉重、管理层级繁多、经济运行效率不高等。此外,公司的业务结构和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固定成本较大。这些挑战要求A公司通过实施系统化的成本工程,集中精力在全要素、全价值链的成本管控上,从而推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这不仅能够提升A公司在科研和生产保障方面的能力,而且是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迈向国际一流水平的重要支撑。
在这种背景下,A公司根据新形势下的挑战和需求,决定高标准定位并高规格推进战略成本管理,目标是构建一套基于战略赋能和价值创造的航空发动机成本工程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既是对国家战略需求的积极响应,也是提升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将以A公司为例,深入探讨如何构建和实施战略赋能与价值创造的成本工程体系,旨在为其他类似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本文摘自《管理会计研究》2025年第1期,购买纸质刊请点击本链接至微店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