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研究: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程博、 杨悦、潘飞 案例 2025-04-01

一、引言

202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一经公布,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继一系列纾困政策后,这是国家为进一步支持经营主体、促进经济复苏而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通知》中明确的各项任务和措施将对实体经济企业产生积极影响,也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人口红利优势渐弱,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呈现出放缓的趋势。在此宏观背景下,众多企业面临着经营成本偏高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部分企业因此陷入了困境。面对这一挑战,企业逐渐意识到在自身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成本管理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营管理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降低成本。

在推进降成本重点工作中,企业深刻认识到成本粘性的重要性。一方面,《通知》所提出的措施有助于缓解企业在成本上升时的压力,减轻成本粘性的不利影响。通过减轻税负,企业能够降低固定成本,使成本结构得以优化,从而降低成本粘性。另一方面,降低成本的工作促使企业更加重视成本管理,深入分析成本粘性的成因。《通知》要求,企业应当强化内部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进而降低成本粘性。例如,通过数字化转型使企业能够更精确地预测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和运营规模,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李辽宁 等,2024)。同时,鼓励企业创新和增加研发投入,尽管创新投入在短期内会增加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能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进而改变企业的成本结构,降低成本粘性。值得注意的是,成本粘性的普遍性为理解企业成本行为的非对称性提供了新的视角,意味着企业管理者在实际操作时应采用创新的视角来洞察成本变动的内在逻辑,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精确性和效率,确保企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本文旨在对成本粘性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进行文献综述,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为企业成本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基于此,本文按照“成本粘性的成因—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未来研究展望”的整合性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本文对2003—2024年与成本粘性主题相关的中外文文献进行梳理,原因如下:第一,Anderson et al.(2003)揭示成本粘性普遍存在以来,该发现在全球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促进了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第二,所选外文文献均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中文文献则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确保了文献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第三,为了提升综述的时效性,本文优先选取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以确保所呈现的研究进展能够反映最新的学术动态。

相较于已有研究,本文可能的理论贡献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首先,本文以整合视角对企业成本粘性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勾勒出企业成本粘性的理论框架和对企业影响的一般规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从全新的角度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各类因素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影响机制,从而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再次,本文对已有研究的有待深入拓展之处进行了阐述,并从成本粘性的形成机制和作用路径、相关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等多方面提出能够拓展的研究方向,对后续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本文摘自《管理会计研究》2025年第1期,购买纸质刊请点击本链接至微店购买。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3.00 )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