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M战略、企业绩效与供应链风险 ——基于比亚迪、吉利汽车与供应商关系的案例研究

廖慧文 童盼 案例 2025-04-01

一、引言

OPM(other people’s money)战略是指供应链中拥有较强议价能力和较大话语权的核心企业通过占用上游供应商或下游客户的资金,将其存货和应收账款的资金成本向上下游企业转嫁,来增强自身资金流动性的一种营运资本管理策略。企业是否实施OPM战略以及实施的程度可以通过现金净需求(WCR)来衡量。具体而言,现金净需求为“企业存货、预付账款及应收账款的总和与企业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总和”的差值。当企业现金净需求小于0时,表明企业实施了OPM战略。此外,将现金净需求除以营业收入,进行标准化后的指标(WCR/R)能够消除企业规模等因素对现金净需求的影响,并实现不同时点或不同企业间指标的可比性,其值越小,说明企业的OPM战略越激进。OPM战略的实施能保障核心企业拥有足够的现金流用以维持日常经营、降低财务风险以及进行投资或扩张等,进而提升企业价值。若超出合理范围,过度的OPM战略则会给上下游企业带来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并传导至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引起较大的供应链风险。

汽车产业因具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以及带动性强的特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汽车制造行业,由于整车制造企业1的产品生产与销售直接关乎汽车市场的格局和走向,因此整车制造企业成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汽车产业也由之前的持续高速增长转为降速调整和转型升级,汽车销量增速开始放缓,甚至总销量在2017—2020年有所下降。为抢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各大车企不得不加入价格战与创新之争中,即加大产品优惠力度的同时,增加对研发创新的投入,这就导致车企的获利空间极大缩小。与此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强化以及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占比在不断增加,2023年总销量接近950万台,占汽车总销量的31.6%,新能源汽车市场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我国车企开始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断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的资金投入。然而,2016年我国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机制,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能够得到的政府补贴不断减少,导致各车企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缓解利润空间收窄和创新需求提高所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OPM战略便成为我国车企普遍采用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从表1能够看到,2018—2023年,我国上市车企的平均现金净需求均小于0,且绝对值大幅增加,而通用汽车等外国车企的现金净需求则均大于0,说明OPM战略仅在我国车企中普遍存在,受到行业固有特点影响较小。且对于我国车企而言,在实施OPM战略过程中,虽然会通过预收货款等方式占用客户资金,但与占用供应商的货款相比,这部分资金在整体占用资金中的比例相对较低。表1对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统计显示,2018—2023年,我国车企应付账款的平均周转天数均高于130天,而通用汽车最高仅为76天,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甚至更低,表明我国车企对上游供应商资金占用规模远大于外国车企。那么,在我国车企中普遍实施的OPM战略会对企业绩效、供应商和整个供应链产生何种影响呢?本文将以比亚迪和吉利汽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undefined


本文摘自《管理会计研究》2025年第1期,购买纸质刊请点击本链接至微店购买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3.00 )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