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异质性视角1

朱芳芳 案例 2024-10-08

一、引言

创新是引领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提升的第一动力。在此过程中,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必须履行好开展自主创新、提升创新效率的领跑者角色。在现代企业中,高管团队作为股东的代理者,其拥有开展创新活动的自由裁量权(Davila et al.,2005)。然而,代理问题层出不穷。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东和高管存在目标分歧,股东的目标在于有效约束高管在企业创新方面的不良行为,实现自身利益增值;部分企业高管的目标在于依靠管理层权力操纵创新资源开展寻租行为,增加自身收益。在股东和高管存在目标冲突的情况下,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股东难以观察高管的行为,只能凭借财务报表披露的外显指标评估高管的行为,使得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高管有动机实施偏离股东利益的行为(詹雷 等,2013;邵剑兵 等,2014)。二是股东和高管存在风险偏好差异,高管通常比股东更加厌恶风险高、周期长、收益不确定的创新活动,由此引发风险分担问题(田轩 等,2018)。面对代理问题,解决的重点在于进行有效的契约设计,实现高管和股东利益一致。

据此,不少学者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股权激励是确保高管、股东利益一致的契约安排,严格的行权条件和较长的激励期限可以促使高管提升创新效率,进而使得高管享受股权增值收益(黄新建 等,2020)。既有研究大多从整体激励的角度考察高管团队实施股权激励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而忽略了从相对激励差距的角度考察股权激励的异质性状况。股权激励异质性源自高管团队异质性。高管团队异质性是指成员在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化,包括性别、年龄、种族、工作经验、教育经历和薪酬等(Hambrick et al.,1984;李维安 等,2014)。其中,高管薪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短期的货币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另一部分是长期的股权薪酬,高管以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标的物为基础持有企业股权(孙宋芝 等,2019)。鉴于股权薪酬是高管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股权激励异质性指的是高管在股权薪酬这一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剖析股权激励作用时,既有研究通常假定高管团队是同质的、集成的决策单元,成员的股权薪酬水平相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董事会在授予高管的股权激励比例方面具有自由裁量权,可依据高管的工作年限、职能、绩效等给予不同比例的股权,并且可以决定股权标的物的授予日、行权期、行权截止日等。除此之外,一旦达到行权条件,高管可自主决定是否行权。因此,随着公司持续运转、股权激励计划持续实施,成员间的股权薪酬将存在很大差异(Bettis et al.,2005)。

在高管团队内部,成员间会进行薪酬比较,既关注货币薪酬差距,也关注股权薪酬差距。然而,既有关于高管薪酬差距的研究集中在对货币薪酬的探讨上,而对授予力度日渐增强的股权薪酬关注较少。作为高管薪酬体系的重要一环,由股权薪酬差距带来的股权激励异质性问题同样归属于高管薪酬差距的范畴(陈文强 等,2023)。关于高管薪酬差距的激励效应存在两种对抗性解释。锦标赛理论主张拉大薪酬差距以产生正向激励。基于此,当股权激励异质性较高时,股权薪酬差距较大,会促使高管在创新活动方面努力提升边际产出,从而有利于改善创新效率。行为理论则认为拉大薪酬差距会诱发私利行为。基于此,当股权激励异质性较高时,股权薪酬少的成员会实施阴谋行为以弥补内心失衡,从而影响创新效率。股权激励异质性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符合锦标赛效应还是行为理论值得商榷,但这却被已有研究忽略。

进一步地,高管开展创新活动受到投资机会集的影响。投资机会集代表企业未来投资机会和潜在收益(Myers,2006)。当投资机会集较高时,企业潜在盈利项目较多,提升了高管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当投资机会集较低时,潜在盈利的投资机会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管实施创新活动。面对不同的投资机会集状况,受到股权激励异质性影响的高管势必会在创新效率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而这也被既有研究所忽略。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相对激励差距的视角考察股权激励异质性在创新效率方面的效用,探讨股权激励异质性作用于创新效率的中介路径,并进一步考察投资机会集对股权激励异质性与创新效率关系的调节作用。

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相对激励差异的维度探讨股权激励异质性的效用。关于股权激励契约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既有研究多从整体激励的角度如高管团队是否实施股权激励、持股比例等展开。股权激励异质性体现了高管团队股权薪酬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是股权激励契约设计的重要参照。本文考察了股权激励异质性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丰富了创新领域有关股权激励异质性的研究内容。

(2)从股权薪酬的视角拓展高管薪酬差距的研究。既有关于高管薪酬差距的研究集中围绕货币薪酬展开,而股权薪酬2006年1月正式在中国上市公司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以来,在高管薪酬结构中的占比日渐增加。本文关注了股权薪酬差距的激励效应,基于锦标赛理论明晰了股权激励异质性对创新效率存在正向作用,并进一步从过度投资角度梳理清楚该正向作用的实现路径,拓展了高管薪酬差距激励效应的理论应用范围。

(3)探讨投资机会集对股权激励异质性和创新效率关系的调节效应,拓宽了股权激励效应的情境因素研究。将股权激励异质性对创新效率的作用置于投资机会集情境之下加以探讨,通过对比高投资机会集和低投资机会集情境下股权激励异质性与创新效率的关系差异,明确了股权激励异质性作用于创新效率的边界条件。


本文摘自《管理会计研究》2024那年第5期,购买纸质刊请点击本链接至微店购买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3.00 )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