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标两实”的价值核算体系与财务 数字化转型 ——基于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的案例研究

陈尚斌 姬鲁阳 李军 王应聪 张玉婷 孙健 案例 2022-11-28

一、引言

随着财务共享服务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广泛应用,“战略财务—共享财务—业务财务”这样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架构在很多企业集团得以明确。当基于财务报告的会计核算工作被统一安排到共享服务中心后,客观上推动业务单位的核算工作也相应地由面向财务报告的会计核算转向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价值核算,是典型的管理会计核算的工作。

与此同时,财务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与目标。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等政府部门都对财务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21年12月财政部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明确要求“推进会计数字化转型,支撑会计职能拓展,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2022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财务管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财务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简单的智能技术应用,而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变革。通过财务数字化转型,应该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的战略决策、更好地驱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更好地赋能企业业务的价值创造。然而,对于中国大型的国有企业而言,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尚不明确。

塔里木油田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三大油气田和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也是新疆地区最大的油气田企业和中国石油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公司。自2020年8月开始,塔里木油田公司开始通过“四标两实”建设,探索构建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管理会计体系。事实证明,“四标两实”的价值核算体系建设,能够实现对全口径价值要素的精细化核算,促成企业内部业务和财务形成对价值创造的共识,促进业财数据的有机融合,并有效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


二、“四标两实”价值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一)“四标两实”价值核算体系建设背景

1.价值创造的内在需求

面对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及能源市场的结构调整,传统采掘业成本优势、创效能力逼近行业天花板,过去“大而全”“大而粗”“小而全”的模式难以为继,要参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推动持续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必须向管理和科技创新要效益,必须提升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价值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精益化、合规化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管理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从规模速度领先向综合实力提升转型。自2017年开始,中石油集团开始要求建立管理会计体系,推动业务与财务深度融合。2020年,中石油戴厚良董事长明确提出“要提升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效能”,构建深入高效和前瞻洞察相统一的数智化财务、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再次被摆在重要位置。同时,随着中石油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上线运营,塔里木油田公司面向财务报告的会计核算工作由中石油共享运营公司来提供,也倒逼公司的财务转型。

2.“烟囱效应”明显,信息整合难度大

“烟囱效应”的本质是不同业务部门都是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建设信息系统,导致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从而造成业务与财务数据之间缺乏关联。与制造业不同,油气田企业作为采掘业代表,地下油气藏情况复杂、工程技术应对难度大、经营管理链条流程长、各业务体系物理隔断多,形成了经营信息孤岛和业务信息需求口径不统一、不对称等诸多弊端,导致传统财务会计难以形成统一的价值核算体系,无法有效地支持管理层和业务部门的决策需要。

3.价值信息质量难以保证,难以满足管理以及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价值信息是一个业财融合的概念,是将业务的价值以财务信息的形式反映出来,因此每个价值信息都是由“业务信息”+“财务信息”所构成的。例如,如果管理层需要知道某个油井为企业创造的价值,那么该价值信息可以拆解成两个部分:业务信息是某个油井,财务信息是该油井产生的收入以及成本。价值信息对于管理层和业务部门而言是重要的:对于管理层,价值信息可以反映不同部门的价值创造能力;对于业务部门,价值信息可以反映本部门对企业的价值贡献。

然而,在实践中,财务是业务活动的价值反映,业务活动只有涉及“真金白银”的时候,才会主动通知财务,导致财务入账进度与业务进度差异明显。同时,业务部门现场工作量采集不及时、审核采用手工形式、表单线下流转、部分核算项目不能精准归集到受益对象,也存在会计科目设置粗放、个别会计处理标准和程序不统一、业务财务语言不通等情况;结算时效性停留在管理要求,缺乏过程管理量化考核依据,业务实物量、工程量不能快速高效转换为价值量数据,无法及时反馈给管理层。个别结算单据无统一身份标识,工作量提报、审核线上线下交叉重复、界面不清。此外,由于所有的价值数据是财务部门收集整理的,可能会造成业务部门对财务部门数据准确性的质疑。

以财务报表展示生产经营情况,存在数据滞后、数据维度偏财务且承载的信息量有限,非财务人员不易看懂、不愿看,财务人员以报表数据解读生产经营说不清、道不明等问题。数据标准不统一、业财缺乏直接有效的联系,造成跨业务融合开展分析评价、出具偏管理性质报表报告的能力较差,不便于各类数智化技术和工具的应用。


本文由《管理会计研究》22年第6期刊登,购买纸刊请点击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2.99 )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