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业财融合与智能财务——云端财务共享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杨朝均 案例 2022-07-20

一、引言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FSSC)在我国已经运行较长时间,作为企业管理制度安排与财务管控模式的发展,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其实,以前的财务共享服务基本原理是一种以事务性处理(Transaction Processing)功能为主的共享服务,核心是财务人员与财务业务处理的共享。这种财务共享模式已经被广泛认可。但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现行这种共享的深度与广度有待持续开发,优化设计。本文探讨的是财务人员共享升级到知识共享的新模式。

()现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存在的短板明显

传统财务共享资源主要以财务人员共享为主,包括场所共享、设备共享等,这种共享主要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来降低成本。传统财务共享业务主要以财务业务共享为主,并通过一些共享的表单、流程等来促进财务业务规范化。但和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关联性差、流程集成度不高,和企业业务的信息共享不够,在在线控制、业务驱动财务、财务反映业务的时效性、业财融合度等方面还不够。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中国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在业财融合方面存在不少短板。①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语言”不畅通,工作重心不一致。财务部门一直习惯用“晦涩”的会计语言和僵化的会计规则来“表达”与“沟通”,工作重心是业务活动所带来的收入、成本、利润、风险等。而业务部门习惯用业务中和技术上的词汇与语言,一般只关注本部门经营业绩效益。由于“语言”不通、“心态”不一致等,财务共享的落实业财融合就缺少文化基础。②企业内部数据标准化程度不够,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极大地限制了业财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集团跨行业、多业态、跨地区、跨国经营,且集团内部既有上市公司、非上市存续企业等,给财务共享系统标准化流程、推广范围和标准化业务处理质量带来了许多困难,致使集团内部标准化覆盖面有限,深度较浅。③财会人员业务经营能力存在短板。大部分财会人员对公司业务经营,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不熟悉。他们通常以满足会计准则、外部信息披露为导向,多涉及报销凭证、ERP会计核算、事后财报分析等基础工作,对于业务经营的进展、竞争优势、潜在风险、商业计划安排、产品开发、客户关系等业务前端的关注程度不够,导致会计数据与财务报告对业务的赋能乏力。④信息化建设的前瞻性不够,数据后台的协同性欠缺,数据中台质量不高,严重影响共享平台运营效率。


本文由《管理会计研究》22年第3期刊登,购买纸刊请点击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2.99 )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