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融合应用的案例研究——以E外商独资制造企业为例

刘运国、 熊罗英 、郭瑞营 案例 2022-05-16

一、引言一、引言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制造业附加值较低,价格战是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但是目前我国跨过刘易斯拐点后,劳动力的供给逐渐减少,工人工资逐步上涨。与此同时,材料成本也在不断上涨,我国制造业低成本的优势逐步消失。因此,控制成本成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关键能力。

成本贯穿着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控制成本能够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然而我国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企业规模扩张速度,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够精确,不能满足有效控制成本的要求。

本文以标准作业成本法为理论基础工具,对E外商独资制造企业(简称“E企业”)实际生产运营活动中存在的成本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并建立适合E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改革后,E企业不仅能进行更准确的成本核算,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还能加速报价进程和提升报价准确性,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实现低成本战略,提升竞争能力。

本文的贡献在于:①提出以标准成本法为主、作业成本法为辅的标准作业成本法,兼具便利性与准确性。②为低成本战略提供了一个工具,便于其他企业借鉴。标准作业成本法下,消除、减少和转化不增值作业,也可以支持产品定价决策和产品盈利能力分析。本文创新的地方在于讨论了如何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实施标准作业成本法。标准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阻碍之一是信息收集成本高、操作复杂,因而不受企业青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减少这一阻碍。


二、理论分析

本文通过对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了二者的优缺点,由此引出二者融合应用的必要性,并提出标准作业成本法。

(一)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目标成本。第一步,制定标准,包括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成本品所耗原材料的用量、直接人工工时及耗费机器的时间等,主要由生产技术部及工程部主导、相关执行部门参与一起制定。价格标准包括由采购部和财务部负责的原材料的价格标准、由人力资源部门及生产部门负责的直接人工价格标准,以及由相关部门经理负责的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这些价格标准由相关部门提供相关信息,由财务部门负责计算。第二步,分析差异。标准成本法对于成本控制的核心作用在于找出偏差原因、控制偏差,从而降低成本,同时提升标准成本的准确性,以便为经营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支持。

标准成本法具有客观性、现实性、激励性。首先,标准成本法考虑了客观事实和过去的实践经验,具有客观性;其次,标准成本法也保留了实际情况下难以避免的损失和浪费,排除了各种偶然性事件的影响,代表着正常情况下的成本水平,不需要经常修订,具有现实性;再次,标准成本法可以把下年度计划要实行的节约目标纳入考虑,要努力才能实现这个成本标准,具有激励性。



本文由《管理会计研究》22年第3期刊登,购买纸刊请点击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3.00 )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