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企业闲置产能占用成本管理: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

胡尔纲,姜楠 案例 2021-02-05

一、引言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邮政”)是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依法经营各项邮政业务,承担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受政府委托提供邮政特殊服务,对高度竞争性的金融、速递物流、电子商务业务实行商业化运营。中国邮政寄递类业务具有间接和支持性成本费用占比高的特点,若要实现产品级、客户级成本费用准确核算,参考国内外先进同行企业的经验,需要引入并实施作业成本法分摊。

然而,传统作业成本法应用在邮政企业的推进落实始终不畅。一方面,对于混业经营、业务流程复杂、管理情境多变的邮政企业而言,传统作业成本法实施成本高、难度大、模型固化、IT基础要求高,若要实施就需要做出取舍、简化模型、抽象业务,但又必然导致分摊逻辑受质疑、分摊结果认同难。总之,对于集团化混业经营企业,始终面临难以实施与难以推广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本质的问题,由于寄递业务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目前可认定到产品的业务直接成本已逼近市场平均售价。面对价格差异对市场弹性影响极高的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小幅上涨就会引发市场大幅丢失),产品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已大打折扣,花费巨额成本进行作业成本法核算,弄清产品、客户价值已看似得不偿失,作业成本核算对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成本管理不再具有指导作用的论调甚嚣尘上。

帮助业务脱困,实现经营复苏,使得产品重获市场竞争力,需要厘清成本到底高在哪里。如果暂且抛开国企管理成本天然偏高这一因素,单看企业生产环节成本,我们可以论断:有效产能利用率不足是邮政企业寄递业务生产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产能利用率不足,企业实际生产量(工时)达不到标准生产量(工时),由此导致单位产品成本偏高、参考成本的产品定价高、产品竞争力弱,对于混业经营企业,由于营销人员、业务前端有多项替代产品选择,某种产品营销难度加大后,营销人员会自发加大其他产品的营销力度,致使该产品的销量急剧下降,后台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恶化,产能闲置更高,进而成本更高。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混业经营企业而言,企业产能闲置具有自我强化倾向。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打破产能闲置的自我强化闭环,而突破口就是进行闲置产能占用成本(以下简称“闲置成本”)核算,即对企业实际生产量(工时)未达到标准生产量(工时)而形成的产能差异占用成本进行核算。

为此,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引入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完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指导企业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内部产品结算价格,以消化过剩产能为目标,通过结算及补贴政策应用,均衡内部利益、调动生产热情、增加有效供给,帮助业务脱困、复苏,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是邮政企业闲置成本管理模型的应用核心,是打破企业闲置产能困局的关键推手。

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内涵及优势

(一)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理论沿革

20世纪80年代,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产品生产(个性经济),取代了大批量、单一、标准产品生产(规模经济)。产品成本结构也随之变化,直接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下降,间接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大幅上升,不同产品间接成本耗用可能存在巨大差异,传统成本法按照费用账户,使用简单业务量等资源动因,将间接成本在不同产品间平均分配的分摊方法越来越受到实业界质疑。

为准确分配产品间接成本,美国哈佛大学的Robert S.Kaplan和Robin Cooper(1988), Lawrence Maisel (1992) 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引入 “作业”(根据生产流程划分)作为将资源费用分摊至产品成本的媒介, 基于“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这一ABC基本分摊假设,提出“首先通过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的作业成本库,然后使用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中的间接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这一成本分摊思路,对成本分摊方法进行完善。在实践中,传统ABC作业成本法一般将作业成本库划分为4大类:产品作业库(与作业量有关成本)、批作业库(与作业批次量有关成本)、工程成本库(服务某条生产线的成本,如工程师成本)、过程成本库(服务企业运营有关成本、管理费、税费等)。对于工程成本库、过程成本库的成本分摊,大量依据员工访谈等获取资源耗用在具体作业的分配情况。

传统ABC作业成本法大量使用访谈调研等方法,采用多种成本分配标准,立足于成本产生的原因进行成本分配。一方面,成本分配结果更加趋于合理,完善了企业成本系统,为准确的成本核算和企业管理决策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传统ABC作业成本法大量基础数据依赖主观获取,采集过程耗时费力、费用不菲;核心应用模型复杂,实施及日常维护难度高、成本高;分摊模型固化、延展性差,不易随业务流程变化适时更新;加之传统ABC作业成本法在分摊模型设计时,隐含了“所有产能均得到有效利用”这一基本假设,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差异,理论本身存在缺陷。传统ABC作业成本法虽受到学术界推崇,但在实业界应用推进不力,一直未获得广泛推广及应用。2005 年,Robert S.Kaplan教授又提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模型,对作业成本法做出了实质改进,以提升作业成本法的实践、应用价值,一经提出便引起热议。

(二)TDABC理论内涵及优势

与传统ABC作业成本法不同,TDABC通过直接估计单位作业消耗的生产能力来分配资源成本并最终核定成本对象成本。由于通常生产能力根据工作时间衡量,TDABC因此被称为“时间驱动”的ABC。TDABC 核算成本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确定作业动因,再根据作业动因估计可供产能计算产能成本率,并通过产能时间方程计算单位作业的标准产能消耗,以此来确定产品在具体作业中的成本耗用,实现根据作业成本动因归集间接成本的成本分摊目标。

相较于传统作业成本法,TDABC优势明显。TDABC尝试使用标准工时耗用等驱动因子作为分摊模型内公共成本的统一资源分配依据,提出了可供产能与实际产能的分别,提出了产能成本率、产能时间方程等模型,简化了作业成本法模型构建,不仅对制约传统作业成本法应用的主要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而且从模型设计角度提出资源闲置也是一种成本占用,产品分摊应优先剔除闲置资源占用成本这一全新作业分摊思想。因此,TDABC作业成本法较之传统成本分摊模型在模型理念上出现了经济学层面——而非简单会计学层面——的根本性变革,新模型更适用于企业实际,更有生命力。

三、邮政企业闲置成本核算管理模型构建与实践——以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为核心

从宏观上讲,中国邮政以TDABC作业成本法为基础,通过与责任会计、内部结算等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结合应用,探索了闲置成本分析及管理消化方案。这其中,核心是TDABC作业成本法,基础是ERP环境下的业财一体化及精细化核算,并通过邮政企业责任中心设置及划分抽象化、规范化基础数据获取,确保自动集成的数据满足分摊模型要求的可分摊条件,即自动集成的成本和作业动因符合“资源动因一致”原则,在此条件下通过时间驱动作业成本分摊模型进行公共成本分摊,计算各责任中心的闲置成本,并剔除闲置成本,计算产品、客户分摊成本。以上内容就是完整的分摊模型构建过程,目标是得到准确、合理的分摊结果。其后,中国邮政通过将分摊结果应用于企业责任中心内部结算及补贴政策,尤其是补贴价格制定,初步构建了企业闲置成本核算、管理闭环(见图1)。

undefined

(一)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模型构建

1.进行成本费用的责任中心属性归集

中国邮政的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模型基于ERP系统及邮政企业现行责任会计体系构建。责任会计体系通过对业务条线进行全面梳理,构建成本费用与业务条线、实体机构的对应关系,并以网点、部门等最小单位实体机构为基础,以专业、环节虚拟分析维度为辅助,建立起分层级、分责任中心类型(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等)的责任中心预算、核算、标杆管理及绩效考评体系,分类明确预算、考核、对标等管理重点,在“权、责、利”匹配原则的指导下,推动考评、管理科学化。

其中,责任会计的成本核算方面,在前端业务系统划清机构、人员、资产界面之后,成本费用按照“精细化核算”、“配比”、“直接确认优先,合理分摊在后”以及责任会计“谁受益、谁承担”的总体原则,通过“直接核算”“分割核算”,分成本要素及成本属性直接计入各具体的受益专业、受益环节及受益部门(网点级、班组级、部门级)责任中心,确保受益专业、受益环节、受益部门组合的责任中心可使用一致的分摊动因进行后续产品维度的成本分摊。

邮政企业通过专业、环节、机构组合的责任中心设置确保了“按照责任中心归集的成本可使用一致的分摊动因进行产品维度的成本分摊”这一原则,符合TDABC分摊模型公共成本分摊要求,即符合了“资源动因一致”原则。

以环节与部门组合的责任中心为例:假设中国邮政一中心局某班组a同时承担分拣及干线运输职责。分拣是将邮件根据下步路向进行分拨,分拣环节成本主要通过业务量、即分拣数量驱动成本增长;而干线运输成本则是通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运输里程驱动成本增长。通过设置并划分环节责任中心,将原班组拆分为“分拣—班组a”、“一干运输—班组a”两个不同责任中心,并按照这两个责任中心独立归集成本费用及动因,这样可保证作为所有待摊成本归集对象的责任中心有且仅有唯一成本动因因子,保证责任中心待摊数据与分摊动因符合“资源动因一致”原则,满足TDABC成本分摊条件。

以专业与受益部门组合责任中心为例:所谓专业,就是资源专用率高的业务,比如某邮政网点a经营包裹快递、函件、报刊等业务,属于混业经营,但网点内某人员或某项资产可能仅从事包裹快递专业业务,而不从事其他专业业务。通过设置及划分专业责任中心,可以按照专业属性归集成本费用,避免某机构内为某专业下各类产品专用资源所造成的成本耗用被其他专业的产品分担,使分摊结果更合理。

总之,通过责任中心对基础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可以保证待分摊数据符合TDABC模型可分摊条件。

2.估计具体责任中心的实际产能,计算产能成本率

产能成本率即责任中心成本与产能之间的比率。分摊模型通过责任中心产能耗费实现资源(成本)在不同产品间分配。有两个视角的产能可供选择:一是某一责任中心静态的可供产能,等于理论产能(责任中心下辖所有员工或机器每月能工作的小时或分钟数、汽车额定载重或容量)扣除休息、培训、教育、维护和维修时间后的数值。二是实际产能,等于从产出视角所有业务按照单件标准产能耗费,及实际业务量计算得到的实际产出视角的产能。用公式表示为:实际产能=∑bi业务标准产能要求量×bi业务的相应业务量Li(件、吨公里等)。对于一个产能利用率不足的责任中心,其实指的就是实际产能没有达到理论产能这一目标。

传统作业成本法选择实际产能作为成本费用分摊动因,通过某部门某产品产能耗用占实际总产能耗用比重估计该产品分摊成本。这其实是基于产能闲置造成成本浪费应由各产品统一承担这一隐含假设。邮政企业借鉴TDABC作业成本法思想,选用责任中心静态可供产能的估计值作为计算产能成本率的依据,实现了对闲置成本的独立核算,并简化了分摊模型的复杂程度以及减少了分摊系统的运行工作量。

3.建立产能时间方程,测算产品标准工时耗费

从责任中心实际总产出视角出发,可分业务/产品建立产能时间方程测算“各类业务产品标准产能要求量”,并依据产能时间方程进一步测算责任中心实际产能。产能时间方程为:

“受理”环节“包裹产品1”的产能时间方程=该产品基础作业标准展开工时a +开箱验视作业标准工时b1+填写快递信息作业标准工时b2+基础信息维护作业标准工时b3+称重作业标准工时b4+�6�1�6�1�6�1+封装交接作业标准工时bn。

其中“b1、…、bn”等参数可以通过:(1)直接观察(用秒表计量并计算500~10000个作业样本的平均耗时);(2)采访或调研资深员工;(3)参考行业或地区统一标准等简单统计方法进行测算、采集。

由于产能时间方程是线性方程,且无未知参数,因此其具有延展性强,参数获取简便,方程计算、维护、调整极其便利等优点。企业可依据业务流程、产品及客户结构变化实时新增、调整产品,并匹配产能时间方程,实时反映不同业务流程、产品、客户组合下的产能耗用情况。

比如:邮政公司业务部门针对“受理”环节“包裹产品1”这一标准产品,在原有基础业务流程上,新增对易碎品的特殊包装工艺,设计了包裹产品2。

包裹产品2标准工时耗用=该产品基础作业标准展开工时a+开箱验视作业标准工时b1+填写快递信息作业标准工时b2+基础信息维护作业标准工时b3+称重作业标准工时b4+�6�1�6�1�6�1+封装交接作业标准工时bn +c1(易碎品特殊包装作业标准工时)。

新方程只需要抽样测量特殊包装作业流程的标准工时耗用,即可完成包裹产品2标准工时耗用产能时间方程的测算、采集。只需要在ERP主数据管理系统新增并维护包裹产品2产能时间方程的测算信息,即可实现包裹产品2产能时间方程全ERP系统信息共享,完成TDABC成本核算及公共成本分摊的基础数据准备。

4.计算寄递业务产品分摊成本及闲置成本

通过“产能成本率=责任中心总成本/责任中心可供产能”,可计算“产能成本率”。

通过“产品分摊成本=各类产品业务标准产能要求量(产能时间方程计算的标准工时耗费)*该责任中心该产品业务量(某明确产品)*产能成本率”,可计算“产品分摊成本”。

通过“闲置成本=[责任中心可供产能—责任中心实际产能(责任中心实际产能=∑各类产品业务标准产能要求量bi*该责任中心该产品业务量ai)]*产能成本率”,可计算“闲置成本”。

通过“有效产能利用率=责任中心实际产能/责任中心可供产能”,可计算“有效产能利用率”。

分摊模型计算过程举例如下(以业务量分摊模型举例):

2018年10月8日江苏省XX市XX支局(部门专业标识为邮务综合专业)受理环节有5名员工,当日归集入“受理环节—邮务综合专业—XX支局”责任中心的待分摊数据为折旧费800元、职工薪酬1800元,该责任中心仅承担报刊a、函件b、分销c三种产品的经营任务,当日处理报刊a100件,函件b100件,分销c200件。

首先计算该责任中心产能成本率,假设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核定每人每天额定有效工时为6小时,则该责任中心当日可供产能为5*6*60=1800min。由于受理环节可使用一致分摊因子业务量进行成本费用分摊,因此,该责任中心成本不需要进一步分拆责任中心属性,可直接计算产能成本率,产能折旧费率=900元/1800min=0.5元/min;产能薪酬成本率=1800元/1800min=1.0元/min;其次,假设前期按照产能时间方程,通过统计手段,测定报刊a标准作业工时为4min/件,函件b为3min/件,分销c为2 min/件,进一步可计算该责任中心报刊a、函件b、分销c受理环节各项作业标准产能的实际工时耗费,报刊a=400min,函件b=300min,分销c=400min,闲置工时=1800-400-300-400=700min。进一步,通过分摊成本=产能成本率*作业标准工时实际产能耗费,计算得到报刊a分摊的折旧费=0.5元/min*400min=200元、函件b=150元、分销c=200元;报刊a分摊的薪酬成本=1元/min*400min=400元、函件b=300元、分销c=400元;闲置成本=(0.5元/min+1元/min)*700min=1050元。

(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核算结果应用——闲置成本管理

TDABC作业成本法通过将闲置成本从总成本中剔除,可准确反映具体产品、客户在各生产环节中的真实成本,可以辅助企业对各机构、业务、作业环节的经营效益、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科学评价,便于企业管理者迅速识别管理短板,开展流程改进、对标挖潜工作。可以与内部结算体系结合应用,支持企业构建以消化过剩产能为目标的资源闲置管理、处置方案,通过辅助制定更合理的内部结算及补贴价格,引导企业均衡内部利益、调动基层单位生产热情、增加内部有效供给,帮助重点业务脱困、复苏,重塑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邮政企业通过将TDABC分摊结果应用于集团内部结算及补贴政策制定,实现闲置成本管理、处置目标。具体措施为:

1.参照市场价格或市场化的外包价格制定责任中心内部各环节、各产品结算价格。

2.省公司按照各环节各产品分摊后全成本(利用TDABC模型剔除闲置成本)与该环节该产品市场外包价格差额,向各后台生产环节责任中心进行补贴,承担包裹快递业务发展战略性亏损。

3.赋予后台责任中心自主结算价格报价权,最终可以以外部市场价格为结算上限,由各责任中心自由自主协商,确定更具竞争力内部结算价格。鼓励后台责任中心结合自身成本结构情况,压低各环节各产品结算报价,抢夺前台订单,推动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

在这一结算及补贴思想下:

1.通过计算各责任中心“产能成本率、有效产能利用率”等指标,可识别各责任中心人员、资源缺口或短板,均衡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可开展标杆管理工作,引导各单位对标挖潜,提高产能利用。

2.对后台网运、分拣、投递责任中心,在其向前台责任中心提供服务时获得营业前台内部结算收入及省公司固定补贴收入,相当于按照产品分摊后成本(剔除闲置成本)进行结算,多数后台边际生产成本得以全量覆盖。只要努力开拓市场、扩大规模、增加业务量,后台原有闲置产能就能获得更有效利用,就能在不追加新固定投入、成本不出现大幅攀升的同时实现结算收入大幅增加,形成对闲置资源的挤压,最终改善各单位的成本结构,重获竞争力。因此,基于TDABC模型核算结果制定的结算及补贴政策可调动后台部门的再生产热情。

3.赋予责任中心结算价格自主协商权,鼓励后台责任中心压低产品结算报价,抢夺前台订单,推动企业内部结算体系持续优化机制的形成,使得成本结构较好的责任中心在企业内部竞争中持续占优,形成鲶鱼效应。一方面,激励前台营业部门关注不同产品流向利润结构,自主寻求产品最优成本路向;另一方面,激励后台部门持续压减闲置产能,强化成本控制,优化成本结构,提高在内部结算体系中的有效竞争力。因此,基于TDABC模型核算结果制定的内部结算及补贴政策可引导各部门树立成本效益意识,形成鲶鱼效应,促进闲置成本消化和各单位经营潜力挖掘。

4.对于前台营业、营销责任中心,因产品营销对标外部市场价格并通过制度保障,能够以较外部市场价更具竞争力的内部结算价格对后台责任中心进行结算,营业部门能在获得有效利润的前提下赋予营销人员更大、更合理业务折扣权限,能够以具备市场竞争力价格提供产品,便于迅速开拓市场,扩大规模。因此,基于TDABC模型核算结果制定的结算及补贴政策可加速形成并巩固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业务发展迈上良性轨道。

四、思考与启示

综上所述,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对闲置成本进行单独核算,是更科学合理的产品级、客户级公共成本分摊核算方法。邮政企业基于TDABC模型核算结果制定结算及补贴政策,为企业识别、消化、处理闲置成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有效产能利用率不足是国有企业竞争性业务生产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而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具有自我强化倾向,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打破产能闲置的自我强化闭环,突破口就是进行闲置成本核算。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使用可供产能而非实际产能作为产能成本率计算依据,据此实现对闲置成本独立核算,为进行闲置成本管理创造了条件。

2.进行TDABC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核算,必须以业财一体化及精细化核算为基础,成本及分摊动因数据集成需要满足“资源动因一致”原则。

3.TDABC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损益核算结果,可以辅助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资源闲置,多流程、多网路运营企业进行内部结算及补贴政策制定,通过融入产能利用率优化提升等管理目标,引导企业均衡内部利益分配,激活、调动基层单位生产热情,优化资源配置及重点业务选择,挖掘产能潜力,消化过剩产能,实现重点业务战略性突围和核心竞争力重塑。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