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与协同的预算体系如何创新?(下)

李现宗,王鹏 理论前沿 2019-11-14

编者按:全面预算管理以业财融合与协同为逻辑起点,文章上部分业财融合与协同的预算体系如何创新?(上)已对其进行了介绍。中国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智能财务共享,众所周知,共享与智能已经成为财务信息化乃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智能财务共享的发展,权威专家有哪些建议呢?

四、消除信息孤岛,打造共享预算信息平台

汤谷良、夏怡斐(2018)认为,业财融合是一个闭环状态的管理信息系统,且企业内部始终存在信息集成多部门、信息沟通多口径的问题,极易让信息使用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感到迷茫。以业财融合与协同为逻辑起点的全面预算管理要真正发挥作用,必然要建立在这种闭环的管理信息系统之上,并且预算管理本身也是一种闭环的信息系统。但是,在现在的企业中,由于信息化要求的快速增加,企业相关业务和管理追新族现象越来越多,都在争相建立适用于自身需要的信息平台。而在各种信息平台建设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由于组织的独立性,各业务及职能部门间缺乏自觉沟通的动力和担心背负越界涉权之名,各项业务和职能部门都只关注自身业务和管理需要提出所需的信息平台建设要求,根据不同时代的需求不断建设了种种相对独立的信息平台,从而出现了各信息平台之间在功能上互不关联、在使用上不能互助、在信息源上不能共享与互换、在信息与业务流程上不能互通的信息孤岛现象,并且随着各种应用系统的不断引入信息孤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当今各种组织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难题。

刘凌冰、韩向东(2015)认为,只有具备充分的信息沟通、专业的工具和集成的信息平台,才能提升预算管理的水平。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尤其是复杂制造企业实施精细化全面预算管理时,由于系统的庞大复杂性,其核心是需要建设一个能够快速运行的预算信息化平台。该平台需要将企业相关的战略目标、业务链、价值链、供应链、生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客户服务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等和财务管理系统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形成业财切实融合与协同的预算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为预算管理提供全方位、及时的信息支撑,并通过预算信息共享平台适时反馈及检验各项业务和价值实现情况与对应目标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可以为真正消除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横向缺乏联系、纵向缺乏延续、数据无法统一使用的信息孤岛现象提供有效的解决路径,实现以预算推动财务工作提质增效,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升级。

在对N航发公司精细化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时发现,该公司已上线的各种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就有32个,且还有七八个准备上线。这些信息系统为各自对应的工作所必需,但在建设时并没有考虑互相之间关联度和信息互用情况,同样的信息虽然多处使用,但都需要在各自的系统上重新输入或建立,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接口几乎形同虚设,数出一家、信息共享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很难得到实施,不停地制造着信息孤岛,不仅造成了信息化建设和利用的巨大浪费,而且大量存在信息闲置和信息口径不统一的现象。该公司虽然发现了这种情况,但始终找不到一个恰当的方式予以解决。在设计基于业财融合与协同的精细化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应采用情景分析法,按照预算数据功能特性将其划分为原发数据、传导数据和继发数据。原发数据是指预算管理系统自身产生的需要依靠人工输入的数据,如需要依据销售收入预算中预计的现金流入、应收票据、抵销的预收账款等;传导数据是指需要链接其他信息系统接口传输到预算管理系统进行利用的业务要素、资源要素、基础标准要素数据以及预算管理系统产生的继发数据,如直接材料预算中需要ERP传输的材料名称、消耗定额、计划单价等;继发数据是指在预算管理系统中依据相关数据逻辑关系自动运算而形成的数据,如销售收入预算中的收入金额、销项税额、推算的应收账款等。经过分析,在预算管理系统中,原发数据总体占比比较小,传导数据和继发数据占比较大。也正因为如此,高效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大大减轻预算编制的工作量,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下决心按照预算管理系统对业务、管理等全方位数据源的需要,采取数据挖掘的方式,将该公司的八大业务模块、三大管理系统以及SAP和浪潮两大技术平台的数据全部打通,并进行整合、充实、调用,最终构建以预算为驱动的公司级集成共享型预算信息平台和业财融合的闭环管理信息系统,彻底打破传统部门边界,实现了公司价值管理在各部门和生产单位中的可视化。

五、定额目标管理与预算全级次责任担当体系

预算考核与评价,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任何预算都必须划定对应的预算责任主体,将对应的预算表单化的内容作为该预算责任主体未来开展各项活动的目标和必须承担的责任。执行结果的好坏,必须通过目标考核与评价,并与其利益密切挂钩。如果没有这一环节或者这一环节执行不严格、不到位,有头无尾,有可能会导致预算管理前功尽弃,使预算管理在企业中丧失公信力并逐步被边缘化。同时,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员管理。预算是对未来任务进行数量化和货币化,预算内容通过预算表格体系使预算目标层层分解后形成具体的任务表单,从而构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具体目标任务。这些目标任务按照不同层级构建了全级次的责任担当体系,为企业目标管理及推行激励机制提供了具体可量化的依据。谢志华(2016)认为,预算的本质就是一种反映企业内部各预算责任主体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的契约关系,需要以预算责任目标为基础,并以利益为导向,使得预算责任主体愿意完成预算责任指标。因此,要做好预算考核与评价,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恰当地建立预算全级次责任担当体系。实施定额目标管理,是建立预算全级次责任担当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2.90 )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