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投总会计师杨亚 :新冠疫情之下,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管理会计研究 新闻 2020-04-24

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无论是对企业经营,还是公司治理,都带来了极大挑战。很多企业一方面需要面对收入断崖式下跌,土地资金、人力成本、固定资产折旧等开支却依然不减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形势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常态化的情况下,企业虽努力复工复产,但达产率不容乐观。

面对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该如何保持财务健康,以应对疫情冲击?长期习惯于收入线性增长与市场不断扩张的中国企业家们,在收入下降、市场需求下降、技术快速进步的环境下,应该具备怎样的思维?在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全球供应链面临重组调整压力下,中国该如何巩固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这些问题,正是于2020421日正式开启的CMAS大讲堂第一讲所着重探讨的话题。

CMAS大讲堂由管理会计研究杂志社和元年研究院联合主办,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协办,中国医药会计学会、上海市成本研究会为支持机构。在一个多小时的直播讲堂中,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杨亚先生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下称“国家电投”)为例,对疫情期间企业的应对策略、企业转型路径以及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未来全球供应链的重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而又精彩的阐述。

疫情“突围”战

在杨亚看来,此次新冠疫情不仅是一场百年一遇的公共健康危机,同时也是一次实体经济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将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首先,面对这种突发的高强度外部冲击,各产业都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其中尤以交通、旅游、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受到的冲击最甚。

其次,在工业制造业方面,由于员工、库存、物流与供应链受疫情影响,导致复工复产普遍延期,达产率不高,特别是已经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技术价值链的中国沿海出口加工企业,大多陷入订单萎缩、需求不足的困境。

就能源电力行业而言,其发展和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始终息息相关。“在新冠疫情之下,国家电投作为一家以发电为主业的大型央企集团,不可避免受到疫情影响。”杨亚表示,新冠疫情对国家电投所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电力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发电企业发电量大幅下降。2020年一季度,全国发电量同比下降6.5 %,五大发电集团同比下降9.5%。尽管国家电投2019年装机容量增长1200万千瓦,但发电量同比下降6.7%,三月份电量下滑的幅度虽有所减缓,但同比依然下降5%。值得警惕的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外贸出口核心加工区用电量下降11%-15%,未来,发电量的增长仍取决于工业用电负荷的复工达产率,取决于疫情在全球其他地区的蔓延势头能否得到控制,取决于中国外向型的制造业是否有订单。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可能延续到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季度。

二是疫情期间,虽然国家电投重点在建项目因克服困难工期没有受到影响,但是部分新能源投产项目仍然由于设备到货、运输和民工返场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工期延期。

杨亚表示,为了应对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国家电投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是确保市场融资渠道畅通,加强营运现金流管理,保障流动性安全。在此过程中,国家电投财务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计财部及时调整融资策略,启动债务优化计划,全面落实LPR贷款利率执行到位,抓住市场利率走低的有利窗口加大市场发债融资力度,通过集团统筹融资替换部分二级子企业高成本债务。同时,国家电投格外关注供应链安全,通过产业链融资平台----融和E链,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的设备供应商和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以在特殊时期共度难关。

二是千方百计增发电量,增加收入。特别是具有优先发电权的风电、太阳能、水电站,加强运营维护和水库梯级调度,不弃水、少弃风、少弃光,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出力。

三是加强成本控制,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其一,重点关注大宗商品市场波动态势,加强煤炭、天然气等燃料采购成本控制;其二,抓住市场有利窗口,降低财务融资成本,优化债务久期结构;其三,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努力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四是“危中寻机”,寻找新的市场发展机会。重点关注以技术创新为特点的“新基建”战略,特别是电力系统“特高压”通道带来的新能源基地开发机会,同时关注数字经济转型条件下的高端用能客户的需求,积极研究布局综合智慧能源业务、“电能替代”业务的发展。

企业转型路

杨亚认为,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和演化,将对全球产业链与物流供应带来严重的不确定性,其对经济的影响如同海啸冲击,从实体企业到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到油气能源市场,再到大宗商品市场,冲击波一浪接一浪。

“对能源电力行业而言,随着产业链调整、商业模式改变、新技术的运用以及政府政策变化,行业势必会发生变革。”杨亚表示,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根据市场、政策和宏观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一定条件下倒逼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改革。就国家电投而言,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

一是倒逼调整优化资产债务结构,包括债务结构优化、股权结构优化、资产结构优化等。

二是倒逼调整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对企业而言,新冠疫情是一场大考,企业组织结构应该向更加柔性、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客户的方向变革,同时企业要更多利用线上服务、视频系统、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培育产业服务平台,积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要。

三是倒逼降低单位电量成本。目前,市场正倒逼发电企业与行业对标,降低单位电量成本,也就是寿命周期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 ,只有平准化度电成本低于市场上网电价,企业才有盈利空间。同时,企业还需要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运营效率。在未来,具备“成本领先”优势的企业才能赢得未来的市场。

四是倒逼企业加快财务系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进设。经历此次新冠疫情大考,国家电投充分认识到了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财务共享中心智能化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国家电投集团,凡是财务共享、信息化、数据化领先的子企业,其年报审计效率就越高,信息披露越及时可靠,业绩考核与管理决策越及时有效。”

五是倒逼加快“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通常而言,国有企业的管理短板在于机制不活,激励不足。为了有效对冲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国家电投及时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快了市场化改革步伐,通过“点激励”、“双对标,双激励”等措施,跑赢自己,跑赢同行,提升存量资产效益,按照目标不变、积极作为、抓住政策、及时有效的原则,努力实现2020年各项生产经营目标。

杨亚表示,在疫情之下,企业需要审时度势,并不断转型发展。未来,国家电投将从传统发电企业向清洁能源供应商、先进能源技术开发商、能源生态系统集成商转型,以实现集团发展的“2035一流战略”。

“昔日,英雄好汉都是‘逼上梁山’。对市场上经营的企业也是一样,此次疫情是危机,是大考,也是实战。”杨亚称。

疫情下的全球产业链重塑

此次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无疑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全球供应链是否会发生重组调整?中国在此过程中如何巩固其地位?在直播讲堂的后半程,杨亚对此也进行了深入阐述。

他表示,美国近两年屡屡发起贸易争端和强制推行中美科技“脱钩”,对中国科技企业进行打压,再叠加全球新冠疫情导致的对生产要素、产品和人员自由流动的短期限制等因素,必然会引发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进行重新思考,全球供应链重塑似乎不可避免。面对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压力,我国需要仔细评估未来变化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他认为,全球贸易与投资的本质主要源于比较优势,因此在全球产业链布局过程中要做牢做实我国的比较优势,如低成本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同时,也要加强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品质,推动我国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高质量模式转变。

对微观企业个体而言,在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过程中,所面对的市场环境无疑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从两位数高速增长下降至8%~6%中速增长,在新冠疫情影响之下,预期将进一步降低至4%~2%低速增长。新冠疫情的强烈外部冲击,从供应端到需求端都将受到重大影响,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

以往,中国企业家长期习惯于收入线性增长与市场扩张的环境,在收入下降、市场需求下降、技术快速进步的环境下,企业需要转变以往的线性思维,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实现精益管理,同时要具备互联网时代的战略思维,在开放市场同台竞技时,需要遵守规则、赢得信任,融入全球化的升级时代。对中国而言,在此过程中,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动摇,坚持转型发展、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不动摇,将显得十分重要。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