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需要全球化思维

王海 理论前沿 2019-09-05

众所周知,持续性假设被称为会计学的“第一性原理”。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企业经营过程中大都如履薄冰,唯恐百密一疏的“断点”出现而前功尽弃,“破产在即”成了大多基业长青的企业默认的警世恒言。2019年4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峰会讲话中明确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应由绘就大写意阶段转轨到绘制精谨细腻工笔画阶段。毫无疑问,及时应令的管理会计恰如其分地契合了这一起承转合的大背景,并为管理会计“立大志、入主流、干大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全球各国的政治、法律、经济乃至宗教文化等因素都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有不少的异数(outlier)国家或地区。实际上,“走出去”的过程就是由一系列的随机事件和因素组合而成的。毫无疑问,避免落入不确定性的陷阱成了“走出去”企业的第一要务。马克•吐温的那句话仍犹然在耳:“让你陷入麻烦的,不是不知道的事,而是你自以为知道,其实是错误的事情。”总之,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和模糊环境,构建全球化思维和逻辑的管理会计框架有助于穿越全球化背景下的不确定性。

首先,全球化思维需要具有对国际分工和贸易本质的透彻理解,并且洞悉全球化贸易、投资、技术、金融和制度的现状和动态演化趋势。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全球三成以上的反倾销和七成以上的反补贴是针对中国企业的,当然其中大多被课以较大的惩罚性关税。当前“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不少是以成本领先构建起来的优势,很多尚不具有坚不可摧的护城河。惩罚性关税消除了成本领先的优势,不少企业因此而折戟沉沙。当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管理会计理应将这些诸多的不确定性纳入考量的范畴之内,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和选择成本领先的资本配置模式。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脚踩西瓜皮”的策略不利于企业的长治久安。

其次,躬身亲行对于管理会计的扎根生芽尤为必要。在千差万别的法律环境、经济制度和文化宗教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在“听得见炮火”的场景下,有助于强化认知能力。处于投石问路的阶段,置身于现实的场景对于事半功倍地解决问题大有裨益,并且临床经验的积累有助于精准施策。总之,亲力亲为现实的场景是发现挖潜降耗等问题必不可少的环节。

再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认同,在全球化故事仍将延续的大背景下,坚信中国将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在“物是人非”全球化的新常态下,人口红利的消失和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等情境下,有必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嵌入管理会计的认知框架中,对于精耕细作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此外,积极地吸纳和借鉴行为学、心理学及激励的研究成果同样有助于管理会计在严峻的挑战现实下“坐言起行”。“无价值,毋宁死”的管理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应商业逻辑而构建起来的一门实践艺术和科学。我相信,在“走出去”故事延续的背景下,生逢其时的管理会计终将会不辱使命。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