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大,产出少?国家电网一个体系助你提升200%研发效益

MAS 理论前沿 2022-03-10

研发是组织发展的核心生命力。但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对研发却有着这样的困惑:

 

明明投入了很多资金,研发所产出的效益却低得惊人!

研发形成了具体的成果,却很难将成果转化为收益去反哺创新,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不同研究方向所处阶段的资源投入与产出方式有很大不同,却很难选取合适的差异化价值指标,去分类评价整个过程!

......

 

上述困惑,很大原因在于,企业并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投入产出评价体系。

 

那么,怎么才算科学合理呢?

 

国家电网的案例告诉我们:

企业投入产出评价,需要企业依据技术成熟度选取差异化价值评价指标,并将这些价值评价指标植入科研管理的全过程,覆盖立项决策、规划预算与考评激励等闭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管理功效,激发各级组织与科研团队的创新与成果应用的内生动力!

 

近些年,在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导向下,国网科研管理体制在近些年发生了深刻变革,并对科研价值投入产出的评价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是产出方式不断丰富。科研单位的价值导向从以项目经费作为主要收益来源、重成果形成、转化应用不足,转向通过研发投入形成知识产权、通过成果应用获得转化收益,再通过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为此,各单位的成果转化应用与产出方式也不断丰富,包括自行转化、许可转让、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

 

二是科研投入规模大,各研究方向的技术成熟度不同,对企业的价值贡献方式亦有所不同。如承载着前瞻性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等创新使命的研究方向(子方向)以实现科学价值为导向,而应用开发类为主的研究方向则以促进成果转化实现经济价值为目标,且后者按照技术成熟度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培育类与成果转化成熟类。

 

基于上述新的特征,在过往以纵向科研经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惯性下,传统的盈利指标、价值计量基础、考核评价方式与创新发展战略下科研单位投入产出价值评价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根据各研究方向所处阶段的资源投入与产出方式的分类定位,选取差异化价值评价指标,并应用于立项决策、规划预算与考评激励等闭环管理过程,是对科研投入产出价值评价的关键。

 

国网公司科研单位分类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正是建立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这套价值评价体系的精髓是什么?在构建过程中,如何构建多层次价值指标体系,并向下分解?分类评价标准如何制定?

 

更多详细内容和具体做法,请阅读《科研单位投入产出价值评价体系探索——基于国家电网科研单位的案例实践》一文。

 

以下是原文部分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2.99 )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