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业如何应对?

管理会计研究 理论前沿 2020-03-23

虽然天气逐渐转暖,但对很多企业来说,却还仍处于寒冬之中。

近日,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就其收入下降幅度、可维持的时间、成本支付压力、自身对策等8个问题进行了深度调研。

调查结果显示,就账上现金余额来看,4%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主要支出压力来自于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占比62.78%

一边是收入断崖式下跌,土地租金、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等开支却依然不减,现金流日益吃紧,一边是仍然不能松懈的疫情防控形势,开工难、复工难。这种两难局面,把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逼向了破产边缘。如何活下去,此时成了很多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在此非常时期,企业该如何自救,甚至在危机中做到向死而生,实现逆境“突围”?

作为企业CFO,此刻又该关注哪些问题?

国家应该出台哪些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就这些话题,本刊采访了几名企业界人士,就疫情下企业的应对之道展开探讨。

undefined

影响几何?

您觉得本次疫情对于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来说,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周德文:相较于非典,本次疫情相对更严重,叠加春节时点因素,对企业特别是服务业企业冲击很大:

第一,由于复工时间限制、员工实际返工情况、复产中的防护标准和物质条件等问题,工业生产活动可能被动推迟。延迟复工期间,企业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进而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循环。一些传统制造业经济和线下实体店,在长期的结构性调整和短期疫情的夹击下,将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比如因为超大型城市“封城”,原先卖服装鞋帽日用品的实体店,以往已被线上购物步步相逼,这次就有可能被替代;钢铁、冶金、汽车零部件等的过剩产能,也可能因为运输和汽车销售下降而遭遇困难。

第二,年后制造业订单交付将出现延迟,合作的上下游会受到影响,生产企业面临损失。201911月至20201月,PMI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双双走高。服装等季节性产品将迎来赶工、出货高峰。因此,生产恢复过程迟滞、交货时间目前尚难以确定,较多订单将面临延误。生产企业将面临扣款,或者被迫采取加急、空运等方式来尽快交付订单,但这同样会产生更高的交货成本,尤其是出口行业的订单交付延误,可能面临更大的损失。

第三,推迟复工、外地员工被隔离期间,企业仍然面临固定费用支出,如租金、贷款利息等。比如,对于一家170位员工的公司来说,如果一个月没活干,公司老板就得准备好400-500万现金流。很多中小企业近景不容乐观,比如现在疫区一些养殖户,封路饲料运不进去,销售渠道也被中断,很可能损失较大。

第四、许多中小企业本来已经岌岌可危,如果恰好碰到企业偿债高峰时期,企业的资金周转很有可能出现问题。如果这些企业的资金链发生断裂,可能会带来企业破产、失业增加,从而可能影响到后续经济走势。

自救之道

此次疫情确实会对很多企业造成了很大影响。您觉得企业该采取哪些措施,去渡过难关?

何愿平:我觉得在当前的情况下,企业确实背负了很大的包袱,也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责任。

我们经常讲开源节流,但在疫情之下,很多企业突然之间没有收入,或者收入急剧减少,“源”没有了,但支出又特别大,很多刚性成本,比如人工成本、土地租金、固定资产折旧、利息以及各式各样的费用却并没有减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其首要问题是要考虑如何活下来,要活下来必须得有钱,必须保护好企业的现金流,这要求企业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压缩成本,并且,很多企业在正常情况下,原本可能计划做很多投资,但目前这一块,你可能是不能再动了,一定要审慎投资。

其次,企业需要尝试看能否从政府那里得到资助,申请政府救助,比如资金方面的支持等,研究并利用好政府推出的各种优惠政策。

再次,是要在防范好疫情的前提下,企业应尽快复工,把企业经营搞起来。

周德文:疫情之下,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企业要积极自救。

首先,企业要直面危机。疫情考验企业快速应对的能力。企业需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极尽全力地降成本,开源节流,组织员工达成共识,尽可能降低疫情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有条件的尽量在家办公或者远程办公,以降低疫情的影响。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积极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方式推进业务拓展。加强与上下游的联系,联合自救,资源整合,比如“共享员工”等新型运营模式不仅为线上企业解决了人工问题,也降低了线下企业人员失业的可能性,这种特殊时期的新模式为企业抱团自救打开了新思路。

其次,要重视危机,并积极寻找危机中的商机。疫情可能会带来货币政策的宽松和刺激政策的加码,企业应快速组织对这种政策导向的机会研究。每次大事件背后,都孕育着商机,这次也不例外:比如稳健医疗准确预估到重大疫情,动员口罩车间整个春节不休假,极大缓解了当地医疗物资奇缺的局面。《王者荣耀》在非常时期,光皮肤收入日入20亿;钉钉平台开启了在家办公模式,有可能成为继微信后的又一款国民软件。无人化、数字化、线上化产业的兴起,以及这些领域的消费需求增加和商业模式改变,都在带动本行业发展的同时助力了整体经济的回升。

最后,企业要在反思中自救,在自救中反思。疫情下,企业是否有弹性的业务架构,可灵活地做加减法,迅速有效地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既然无法预测突发事件就只能把握自己,如果企业的业务开展是以价值为中心,那么在疫情的倒逼下企业以价值链条的升级作为核心,不断调整、验证和改变,就能够迅速适应变化,赢得先机,更好地活下来。而这个不确定性正是企业的机遇,是企业真正成长的来源。

房地产行业显然也是短期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之一。廖总,您能否以宝龙集团为案例,向我们分享一下,作为企业CFO,在疫情发生后,您最关注哪些问题?

廖明舜:在现在这样一种状况下,企业需要关注的东西确实很多。作为企业CFO,近期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首先比较关注我们的战略目标今年还能否实现,比如目标是否要调低,或者还是要维持原状?这也是我们决策层最近一起在探讨的问题。本来我们今年销售额想冲下千亿元,但最近经过多次讨论,最终还是决定按照实际情况,将今年的销售目标适当调低。目前来看,随着疫情的延续,房地产企业开工确实慢了很多,势必会对今年销售目标的达成产生一些影响。

第二,我比较关心我们怎么在同一个行业、同一个领域保持增长,并且要跑赢同行,因为这很可能对很多问题产生影响,比如公司股价走势等。

第三,我比较关注公司工程的进程如何,尤其是能否如期开工复工。目前我们的复工率仍不高,大多数楼盘目前仍然在等着政府审批。对房地产公司来说,能否如期复工,会对公司业绩达成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比如收入这一块,房地产公司并不是根据我卖出去多少房子来计算收入的,而是要根据交房多少来算,只有交房了,我才能列收入。所以工程进展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的财务指标能否实现。

第四,我特别关注企业的流动性问题,关心公司的现金流是否紧张,所以最近我们做了很多现金流的压力测试,去看公司的现金流在各种场景下顶不顶得住。

第五,我比较关注政府的相关减税降费政策,比如国家是否会降准降息?货币是否能更宽松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限制是否能放松一些?这对房地产企业来说,都是很关键的一些问题。

第六,最近很多房企在境外发债融资。在融资渠道开拓上,最近我们也在想要不要去境外发债融资。

第七,宝龙集团旗下有四十五个购物中心,二十多家酒店,目前我们也正在考虑为我们的商户降房租来一起共渡难关。我们明白,对宝龙和商户而言,二者的利益是共生的。只有商户日子过好了,企业自身的日子也才会好。

第八,为了保障现金流,目前很多房地产同行在探讨,即一些项目的工程款是否要按时支付,或者进行适当拖延。我们最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工程款不能拖延,毕竟对建筑工人来说,他们中有很多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工作。对宝龙集团来说,一定要确保工程款要及时支付。

第九,目前我们很关注企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工作。对宝龙集团来说,很多业务和事务目前在通过线上进行,包括线上工作、线上会议,同时宝龙商学院趁此机会也及时推出了很多线上课程的培训,取得了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在尝试线上售楼等。我们也在想趁此机会,把一些线上业务趁机拓展起来。

第十,关心员工的健康问题。宝龙集团一直在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趋势。好的消息是,目前宝龙一万多员工中,没有一位员工确诊,也没有一个疑似病例。

总之,我觉得目前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认清自己,认识企业的本质,做最好的自己。就像打牌一样,走到哪一步,需要出什么牌,何时出王炸,一定要思考清楚,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也非常重要。

此次疫情,可能会对很多企业现金流带来考验。宝龙集团在此方面,有着哪些思考?

廖明舜:确实,在此非常时期,我们特别重视现金流问题。

最近我们几乎用了一周的时间,去做现金流压力测试。宝龙集团这几年全面预算管理一直做得很好,目前支出预算误差率基本上可以控制在3%以内,收入预算的话稍微有点弹性,但也基本上还是会控制在10%之内。得益于我们比较良好的全面预算管理基础,我们做了从今年2月、3月、4月、5月一直到今年6月底的现金流压力测试。现金流主要是收和支。对宝龙集团来说,从经营收入上来看,主要有售楼的回款、租金和物业管理费和酒店收入等。融资、借款也是一大资金来源。支出则主要包括拿地、工程款以及税金利息等。

我们在进行现金流压力测试时,假设三种场景:

第一种是在正常模式下,销售回款和租金按照预算的60%测算,融资按照预算的80%测算,支出则仍然全部按实际预算进行测算。

第二种是比较悲观的算法,即销售回款只按照预算的25%,融资按照65%测算,支出同样按实际预算进行测算。

在这两种模式下,公司现金流都不会有任何问题。

第三种则是在极端模式下,在今年2~6月,销售回款、租金、酒店等这部分收入全部按照0进行测算,融资按照预算50%。那么可能到五月底,会出现一定的现金缺口。

这种情况下,我们向决策层提供了几个现金流的建议:

一是要审慎拿地,拿地一定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坚持宝龙地产“不拿贵地不借贵钱”的原则,拿地的毛利率一定要高于50%,并且去化率要比较高,保证现金流的平衡;

二是工程款要如期支付,但其中一些可考虑用商票模式来解决;

三是税收等在合规前提下尽量延后缴纳;

四是按节点归还的开发贷,根据销售情况适当调整还款节奏;

五是受疫情影响去化较慢地区的工程,全部推后开工,甚至不开工,以减少现金的流出;

六是宝龙地产会适时推出适当的降价促销举措;

七是加大按揭款的催收力度;

八是关注境内境外各项债务的刚兑情况,充分运用各种融资渠道,减少现金流风险。

政策支持

作为企业代表,您希望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出台哪些政策,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何愿平:我觉得从资金的供给,到政府拉动投资,减税降费,再到用人用工制度思路的转变等,政府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施展空间。

第一,我感觉在防控疫情扩散方面,目前有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做得有点过头,在让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做得过于保守,给企业带来了很大困难,不仅市场没了,甚至连干活的人都没有了,同时在物流方面,企业供应链也全断了。防范疫情扩散可以理解,但有些地方政府做得有些过头,矫枉过正。

第二,希望政府要尽快把市场搞活,把市场搞活首先要有钱。过去我们为了防范债务风险,一味强调降杆杆,但是确实收得太厉害了,特别是民营企业,本来没有疫情,大家日子就过得很苦,如今疫情一来,民营企业就更觉艰难,所以我觉得政府首先是要放水,活水才能养鱼,降低企业融资门槛。

第三,希望政府能够为企业进一步减税降费,能缓交的允许缓交,能减免的尽量减免。

第四,希望政府能够尽快拉动投资,同时手不要伸得那么长,让市场的手发挥作用。对一些行业,能放就放。政府要创造一个非常友善的经商环境。

第五,政府要带头号召大家为租户、为企业减免房租、土地租金等,在此方面,大家应该有利益共同体的精神,而且国企民企应一视同仁,不能说只有国有企业减免,民营企业也应该享受一样的待遇。

第六,希望政府在如此特殊时期能够适当放宽用工制度,在某些方面已不能再延续原先的用工思路,比如说最近有些地方发布新规,本来假期延长,但在此期间如果加班,企业仍然需要按照三倍的工资来进行支付。本来为了让企业活下来,有些企业甚至已经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如今再出台类似这样的政策,可能很多企业在客观上无法承受。在危机中,企业和员工应该互相理解彼此的难处,而政府在此中应该扮演一个中间者角色,来协调社会所有力量,大家一起来共同渡过难关。

廖明舜:在政府政策期望方面,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第一,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减税降费,包括税收、社保、五险一金等,还是希望政府能减的尽量减,能推迟缴纳的尽量推迟缴纳。比较欣慰的是,目前中央政府以及各地方政府,确实出台了很多这样的优惠政策,我们也一直在收集和汇总,去看哪些优惠政策我们可以适用。

第二,我们比较关注是否降准降息,货币能否进一步宽松,房地产企业融资限制能否有所放松等问题,同时对当前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将呈现出何种趋势,我们也一直在保持着密切关注。

周德文:当前,我觉得政府应多措并举,重振企业家信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一、应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就业的支持力度。比如进一步减税降费,对特别困难的小微企业给予补助。支持灵活就业形态的发展,特别是线上服务业的发展。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应采取一些差异化的政策,比如差异化的利率存款准备金要求等。

二、要采取紧急措施畅通工业物流实现复工复产。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对广大工业企业产生了很大冲击,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已处于休克状态,急迫需要解决的是物流和复工人员的问题。

1.采取紧急措施畅通工业物流,确保产业链的完整和正常运转;应尽快区别对待货运和客运,放开货运。如果一时有难度,也要确保非重点疫情地区的重点企业,以及在建项目和新投资项目开工的物流运输。

2.采取紧急措施,确保连续性生产企业不被强制停工和减产。国家有关部门要责成非重点疫情地区的各级地方政府创造条件,支持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如果一时难以做到全面复工复产,也要采取刚性措施确保连续型生产企业不停工或减产,杜绝一刀切。

3.采取紧急措施并综合实施奖励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比如切实降低交通运输费用,推广减免港口堆存费,还可给予今年2月和3月工业用电价格中涉及到过网费和政府性收费的减半优惠。

4.采取有效措施,与时俱进地出台非重点疫情地区的人员隔离规定。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对员工回厂返岗的影响。

三、疫情当头,应全面研究如何增强经济动能。当务之急是疫情防控千万不能松弛,各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阻断疫情传播,争取疫情能够尽快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其对经济造成更大影响。疫情对经济活动是个“意外冲击”,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精准的救助性政策,稳定人心,增强信心。应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早调整宏观政策,适当调低经济增长率预期,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财政政策方面,需要调动紧急资金对重点地区实施财政支持,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实行税收减免,给予财政贴息,减轻企业税负。

在投资方面,需要提前做好基建项目储备,可以加大对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等行业的投资,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和提高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在货币政策方面,通过适当宽松以稳定市场信心,给予特殊时期还本付息延期支持,鼓励但不强制商业银行对主要疫区(湖北)下调利率,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信贷支持。金融货币政策应出台相应应急对策,对一些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的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小微企业应给予援助,通过针对性的税收减免、临时性短期融资,为疫情冲击较大行业的困难企业提供周转资金,尤其是对于因疫情冲击而陷入困境的民营企业,要帮助其稳住资金链条、渡过暂时的难关。此外,应适当减免企业租金,尽快恢复生猪、家禽类饲料的供应和物流系统。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