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会计基础设施构建

秦长城 人物 2020-08-12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逐渐深入,如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了政府和企业特别关注的课题。在此方面,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无疑有其重要意义。作为中国新时期全方位扩大开放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内涵,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将在促进各国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即便有政策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施仍需多方付出巨大努力。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50多种官方语言、10余种会计制度,由于跨国经营运作活动的大大增加和不同沿线国家会计制度、税收法规及征管环境乃至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与中国的巨大差异,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中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沿线各国会计体系的互联互通,为区域内的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提供便利条件,进而实现共同发展、包容发展,是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推行过程中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扣庆提出了“会计基础设施”这一概念。在他看来,会计作为财政乃至整个财经工作的重要基础,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家间商品、服务贸易、资金融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微观层面看,会计信息的质量,包括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充分性、相关性等直接关系到引导资源配置的价格信号的合理性,对微观主体的投融资决策等有重大影响。从宏观层面看,会计信息的质量则会影响到宏观数据的准确性,影响到财政、税收、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运行效果。在跨境经贸活动中,商业语言不通用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交易成本,影响多个层面的跨境经贸合作。因此,要想“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必须加强会计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李扣庆表示,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国情的复杂性,企业加强会计基础设施建设可从会计准则、会计监管和会计人才三个维度入手,多国协作配合,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沟通机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家间会计准则的趋同或等效、联通,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会计基础建设的三个抓手

《管理会计研究》记者:我们该如何理解“会计基础设施”这一概念?按照您的理解,会计基础设施至少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框架?

李扣庆:我们都知道“硬基础设施”这一概念,这也是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重点,主要覆盖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而在“硬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会计、税收、金融、法律等“软基础设施”的支持。会计基础设施是“软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为一国经济运行和国际经济交往提供计量信息支持的基础设施。从具体内涵来看,一个国家的会计基础设施,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三个要素。

一是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进行的规范,其目的在于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可比性,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简单来说,它是会计行为的主要依据,是会计共同的商业语言。一国会计准则的完备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会计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

二是会计监管体系。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在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的背景下,由于信息不对称,为保障会计工作平稳进行,需提供完善的会计监管体系。会计监管必须以会计信息为基础,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监管指标的效用,而良好的会计监管则可以确保会计准则得到严格落实,防范会计风险。

三是会计人才体系。这里说的人才,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会计组织在内。客观来看,准则的制定、完善和执行以及会计监管,都需要相应的会计人才去主导实施。会计人才的数量、水平及其结构是决定一国会计基础设施能否支持其经济健康运行的关键。

总而言之,会计准则、监管和人才体系构成了支撑经济运行的会计基础设施的核心架构。从内在逻辑看,会计准则体系是基础,会计监管体系是保障,会计人才体系是关键,以三者为核心,又可衍生出一国会计体系的若干相关联的要素,如会计教育和人才培养、各类会计服务和监管机构设置等。

《管理会计研究》记者:当前在“会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出怎样的现状?不同国家间有没有存在一些共性特点?

李扣庆:“一带一路”是跨国界、跨地域的重要倡议,沿线国家超过60个。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会计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差异明显。从会计准则上来说,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欧盟,现在使用的是国际会计准则,对中国而言,我国内地会计准则体系已经与香港地区财务报告准则、欧盟所采用的国际报告准则实现等效,政府有关部门还在持续针对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促进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行的完全是自己的一套制度。

从共性特点上来看,过去我们经常讲,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特别是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句话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体现得特别明显。在可比条件下,发达国家会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整体要比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低收入国家高很多。

总结来说,从现实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会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存在两点不足。第一,部分国家在会计准则、人才和监管等方面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第二,不同国家之间因国情差异,“会计基础设施”情况差别巨大,沿线国家使用多种不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联通性较差,这种差异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税收和资本融通问题可能成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经贸合作的重要障碍。

《管理会计研究》记者:在您看来,当下该从哪些方面加强“会计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此过程中,政府、企业以及相关院校、各专业机构协会等分别扮演何种角色?

李扣庆:加强“会计基础设施”建设,我觉得应从上面所提到的会计准则、会计监管和会计人才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开展深入研究,对“会计基础设施”的内涵和外延,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重大会计、税收、金融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国际机构的力量,研究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基础设施”提升和联通的有效路径;其次,合作开展“一带一路”会计人才培养,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会计人才培养上的合作,通过实施各类跨境合作人才培养项目、鼓励人才跨境流动等举措,促使“会计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国家的会计体系实现跨越式提升;最后,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沟通机制,加强沿线国家会计监管方面的协调,防范会计风险,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间会计准则的趋同或等效、联通,降低跨境交易成本,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在此过程中,政府、企业以及相关院校、各专业机构协会等可各司其职。比如说在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完善方面,需要在政府的统领下,集中整个社会的智慧,包括行业协会、会计事务所、学术界、企业等,促进制度逐渐完善。在监管协调方面,可能更多是一种政府行为,在此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要充分了解企业在跨境运营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该如何有效帮助企业;对企业来说,则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政府和企业间要加强沟通和协调。而会计人才的培养,我觉得可能是全社会的事情。从企业来讲,要舍得在此方面进行投入,未来的竞争必定是人才的竞争。在跨国经营中,如果能够有优秀的人才帮企业去识别风险、防范风险并进行决策,带来的回报肯定远远超过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所付出的成本。

海外投资风险管理

《管理会计研究》记者:当前,很多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环境异常复杂,这也对企业财会人员提出了很大挑战。在您看来,“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对财会人才提出了哪些要求?

李扣庆:我觉得有如下几点:

首先,要具备最基本的财会技能。

其次,要具备从事跨境财务管理、交易活动所需要的语言能力。

再次,作为走出去企业中的财会人员,需要对跨境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国家的法规和会计制度、税收制度等相关规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对跨境交易活动中,对潜在的风险要有清醒、充分的认识。

最后,当财会工作人员从事跨境工作的时候,往往需要进行跨文化交流,要具备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管理会计研究》记者:对企业来说,该如何面对跨国经营中的不确定性?企业应如何加强风险管理?

李扣庆:毫无疑问,“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很多机遇。但企业不能只看到机遇而不看风险。企业在此过程中,首先必须具备非常高的风险意识。企业必须认识到,在经营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没有高风险就很难有高收益。当然,企业需要将风险控制在自身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其次,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交易活动,对企业来说本身是一种投资行为,因此必须要对投资人负责,要考虑投入和产出,要注重投资效益。跨国的经济活动,不仅要算政治账,也要算经济账。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或者并购时,要对投资目的国和投资项目各种相关联的因素,做充分的调查研究。比如在海外并购时,企业不仅需要选对并购对象,还要确保以恰当的价格并购,同时在不同资产的整合过程中,要能够及时发现并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准确地理解目标公司和现有公司之间整合的意义,并能有效地实现购入资产和现有资产的协同效应。企业要对当地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动态变化保持高度的关注。

再次,对走出去的企业来说,要高度强调入乡随俗。也就是说,无论企业到哪个国家去投资,在进入当地市场之前,都需要对这一国家的法制环境、政治环境、税收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与资本流动相关的规定等有着充分的了解,企业经营必须严格遵守当地法制。

除此之外,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企业要善于运用各种管理会计工具进行项目风险评估、收益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管理者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及信息,汇率、产品价格、原材料成本波动等,如果管理得不到高效的会计支持,那它一定不是高效的管理,而只能是一种模糊的管理。比如我们的企业如果连做一件事情花费多少成本,由此产生多少收益都不清楚,企业管理没有一个有效的预算体系、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合理的成本分摊体系来支撑的话,那么这种管理肯定不是高效的。

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不妨利用管理会计报告工具。当然,跨境投资所关注的内容和管理会计报告在结构和内容上会有差异,关注的范围显然也更广泛,它不仅仅包括内部的财务信息、业务信息,还包括外部信息,以及当地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情况、当地法律、政策的动态变化等。应将能够量化的因素尽量予以量化,进而为企业各层级进行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提供有用信息,以满足各级管理者控制战略实施、实现战略目标的管理诉求。


......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本文为付费文章,更多精彩内容可付费查看!
立即购买
本文为付费文章 您已购买成功!
继续浏览